
反复探究世界历史纪录片每集笔记中的白垩纪至古近纪恐龙灭绝事件
,亦被称为“恐龙大灭绝”,是地球上物种演化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本次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前,标志着中生代白垩纪与新生代古近纪的分界线。它不仅导致了当时的大部分动物和植物消亡,还包括所有非鸟类恐龙、沧龙科、蛇颈龙目、翼龙目以及多种植物。在这场灾难中,只有哺乳动物与恐龙的直系后代鸟类幸存下来,并随后演化成新生代的优势生物。
虽然K-Pg事件(即白垩紀-古近紀滅絕)在五次大灭绝中并不占据最严重的地位,但由于其对非鸟类恐龙群体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它成为了人类了解的地质年代中最著名的一次事件之一。科学家们认为,这场灭绝可能是由一颗撞击地球的大型陨石或彗星引起,以及伴随而来的火山活动所致,这些自然灾害释放大量灰尘进入大气层,阻断了太阳光照射到地面的路径,从而影响了全球的生态系统。
不同的生物群体在这次事件中的命运各异,有些生物如杂食性和食腐性动物因为其饮食多样性而得以存活,而其他依赖光合作用的生物则因环境变化而迅速衰退甚至完全消失。海洋生物也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其中浮游植物和底栖有孔虫门等组成主要受到影响。
此外,在K-Pg界线附近发现了一层富含铱元素的黏土层,这一特征成为确定该时间段重要的地质标志。此外,河流和海洋中的微生物群也出现了显著变化,其中一些物种似乎能够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并存活下来。
总之,白垩紀-古近紀滅絕是一场震撼人心的地质变迁,其对生命进程产生深远影响,是我们今天研究地球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