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在20世纪的欧洲一个名叫阿道夫希特勒的人物他的故事就像撒旦一样阴暗而诱惑

他的生平简介展开在1889年4月20日黄昏6时30分,在德国巴伐利亚边境对面,莱茵河畔的小客栈里,小客栈的名字称为波麦旅馆,诞生的地点是在德国与奥地利的边境之间,他应算是德国人还是奥国人呢?这一点对于这个小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也是他的思想发端之始,这种怪异的心态,只是一个开始,谁也没想到这个小孩日后竟然继承了霍亨索伦皇朝、俾斯麦、兴登堡的衣钵,第三帝国使得德国人感到光荣与骄傲、痛苦与悲衰,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拉家世是非混乱和复杂,希特勒这个名字的由来,由于他祖父说起,这位德国未来元首的先祖,他们世居在瓦尔德维特尔,这位于多瑙河和波希米亚、摩拉维亚边境之间奥地利的一个县城,此处属森林茂盛的丘陵地区,也算是奥国的一隅穷乡僻壤,此处有如捷克农民般近亲通婚,而后来阿道夫·希特拉(Hitler)的父母便是,他们私生子女很多。阿道夫·希特拉(Hitler)的祖父本名叫做约翰?格奥尔格?希德勒(Hiedler),而不是他最终取用的姓氏“希特勒”(Hitler)。这位家族中的人们似乎都喜欢改变他们自己的姓氏,以至于到最后连个稳定的身份都不剩下。

1903年1月3日,当时只有13岁的小男孩失去了父亲,那个让他一度放弃艺术梦想并追求成为一名公务员或牧师的人。但无论如何,都无法阻止那个野心勃勃的大脑从历史课教师那里学到了民族主义,并且被深深吸引。这不仅成为了他一生唯一认可的人,也激发了他的政治抱负。当父亲去世之后,即便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但那股对艺术家的热情依然存在,就像一种精神上的逃避现实一样。在此后的几年里,他尝试各种各样的工作,从扫雪到搬运行李,但每一次努力都以失败告终。

然而,在流浪汉的地步上,无疑是一次极其艰难又残酷的手段测试。他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不得不典当掉自己所有的一切,将换来的钱用作买食物充饥,最终只好跑到流浪者的收容所。在这里,一场关于饥饿与挣扎的战斗开始了,每一次挑战似乎都离不开那些温暖但又冷漠的声音——社会价值观。即便如此,那些经历仍旧留给了他宝贵的情感体验,以及关于人类尊严和国家自豪感的问题思考。

1913年的春天,当24岁高龄却仍旧身无分文且没有任何职业背景的小男孩离开维也纳的时候,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未来的路将会怎样。然而,在慕尼黑的一次偶然机会中,他发现了一条新的道路——加入军队。但就在战争爆发前夕,他决定放弃这一念头,因为这意味着要和犹太人以及其他被视为低等民族团体一起服役。这一决定看似微不足道,却预示着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将会有多么戏剧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1918年11月10日宣布停战协定时,对于已经失去了双目并正在医院休养中的军医官来说,这几乎像是命运的一个重击。他意识到了一切努力都是徒劳,但是这种绝望只是加剧了他内心已有的仇恨感。而这些仇恨感最终演变成了针对犹太人的极端偏见,并且这些偏见将伴随着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灭绝犹太人的计划紧密相连。在此之后,不久便成立了纳粹党,并迅速崛起成为一个强大的政治力量,其领导者正是在医院里的那个曾经流浪汉——阿道夫·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