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汉字流传断流之鞭的故事

投鞭断流的故事

在古代中国,北方的前秦(氐族)被称为大秦天王的苻坚,在公元357年占据了广大的土地,并不断向南扩展,与东晋王朝对峙。公元382年,苻坚召集文武大臣讨论灭掉东晋,他估计自己有九十七万人马,但他的军队并没有真正准备好。

左仆射权翼劝阻说:“现在,虽然我们军力强大,但是面对长江天险,这对我们是很不利的。”太子左卫率石越也提出了同样的意见,但苻坚已经决心一意孤行。他认为,只要每个士兵把马鞭子抛到长江中,就足以堵断江水。

然而,大多数大臣和太子都反对出兵,他们担心会遭遇失败而导致国家威信扫地、财力损失。但苻坚听不进这些声音。后来,归服前秦的鲜卑贵族慕容垂怂恿他发兵,而苻坚则欣赏他的直言无讳,最终决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向东晋进攻。

结果,在公元383年的测水之战中,被东晋联军打得措手不及,大败而退。这场惨败标志着前秦霸业衰落,也让“投鞭断流”的豪迈形象变得空洞。在历史上,“投鞭断流”成为了一个典故,用来形容人的傲慢和错误判断带来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