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继位后如何处理雍正的心腹李卫与治国如同接珠连璧彼此之间的信任和重用让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更加稳固
在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是清朝,延续了近三百年。这段时间里,有许多重要人物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李卫是其中一位杰出的官员,他深受雍正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但乾隆继位后,如何对待这位心腹大臣?今天,我们将探索这个问题。
李卫出生于江苏丰县的一个富裕家庭,他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却因其聪明才智和机智勇敢而崭露头角。康熙末年,当时分管户部的一位亲王乱收费,每收一千两钱粮都要加收十两,美其名曰“收平余”。李卫谏阻多次无效,便让人在走廊上放一个柜子,在上面写上“某王赢钱”字样,这不仅让亲王难堪,也迫使他停止了这种行为。
雍正皇帝看中了李卫的这一举动,将他调到云南盐驿道,让他主管盐政。在那个贪污横行、民不聊生的环境中,李卫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清廉,不仅治理得当,还积极修筑海塘、捕盗,并成功侦破甘凤池反清复明案。但他的刚直不阿和嫉恶如仇也招来了许多人的敌视,他们诬告他“恃能放纵,操守亦不纯”。
尽管如此,雍正仍然重用李卫,使其迅速升迁至浙江巡抚,再兼任两浙盐政使、最后成为浙江总督。他在职期间,因秉公执法被乾隆赐予“四团龙补服”,这是对有功之臣最崇高的荣誉之一。在此之前,只有73个人获得过这样的荣誉,其中军功或皇族地位占据绝大多数,而以秉公执法为由获得者只有李卫一人。
然而,当乾隆继承统治后,对待曾经的心腹大臣态度发生逆转。他认为李衛仰赖父亲恩眷而骄纵,不够公正纯洁。在杭州西湖花神庙看到与妻妾共祀的大像,更是勃然大怒,一把火烧掉了这些神像。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乾隆对于父母官们缺点无法忍耐,或许也是因为自己未能达到父亲所期望的人格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评价方式并不全面,而且显然是不准确的。作为一个真正干实事的人物,比起那些只会做表面的官员来说,李衛更应该受到尊敬。而从现在来看,以更加客观公正的心态去评价历史人物,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