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古代朝代顺序口诀中降投白旗的历史渊源绵密交织历经千年而不衰

在战争的长河中,两军对峙时,战败的一方往往需举起白旗,以表达投降的意愿。这种做法源远流长,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古代朝代顺序口诀之中。

一、中国与罗马古史中的投降标志

据记载,在中国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以及更早以前,已经有了关于使用白色表示投降的记载。罗马作家柯尼利厄斯·塔西佗在其著作中提到了士兵如何通过举起防护物以示投降。在Cremona的第二次战役(公元69年)中,这种习惯得以生根发芽。这表明,无论是在东西方,这种传统都是独立发展起来的。

至于为什么选择白色作为投降标志,其实只是顺应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在秦朝,秦人将黑色视为“国色”,代表着胜利,而刘邦进攻咸阳后,秦子婴最终选择以反色的白色服装出降,因此形成了中国“投降色”的起源。而西方则基于对白色的感性认识——洁净、无所所有和彻底失败——来定义这个颜色的意义。

二、最初并不意味着完全投降

人们通常认为,当陷入绝境而无法继续抵抗时,就会打出白旗进行全面的投敌。但事实上,在战争法规严格意义上讲,举起白旗并不直接等同于完全的投敌,它更多地象征着一个请求暂停战斗和谈判的手势。在远古时代,一些双方为了展开谈判就会借用白色的象征,因此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如果一方拿出带有白色图案或是纯粹的是一种要求休战和谈判的话语。如果对方接收并展示了这样的信号,那么战斗就会暂停,让双方派遣使者进行交流。这样的安排一直沿用至今,并未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