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士英之死历史趣事中的自然考验
马士英,明朝末年的一位大臣,他在历史上备受争议,被视为南明弘光朝覆灭的主要责任人。马士英出生于1591年左右,在贵州贵阳人,祖籍广西梧州,但他本名李氏,因过继给了马氏家族,所以改姓为马。他的字是瑶草。
早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马士英就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并被授予户部主事的职务。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他不断升迁,担任郎中、知府等职务,最终成为右佥都御史。
然而,在崇祯三年(1630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因贪污而被贬官谪戍。这次事件严重影响了他的仕途发展。但是在流亡期间,他结识了阮大铖,这对他后来的仕途有着重要影响。
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民起义军围攻北京,清军入关后,崇祯帝自缢身亡,明朝宣告覆灭。同一年,即崇祯十七年的秋天,也就是1644年的秋天,当时的福王朱由崧被拥立成皇帝,以此建立了南明政权弘光朝,而马士英则担任东阁大学士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并且督理凤阳等处军务。
由于他能够得到恢复官职,全赖于阮大铖的关系,因此在弘光朝建立之后,他又召回阮大铖进入政府。此时期党争仍然十分激烈,对外国和内部敌人的报复措施也非常残酷。然而,不久之后清军南下,再次攻陷南京,使得弘光朝彻底覆灭。
对于这场政治上的失败和个人命运的大逆转,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他最后投降清朝,被发现后遭到杀害;也有说法认为他遁入空门躲避追杀,最终寿终正寝或是被捕杀害。而最普遍接受的是,其最终是在湖州之战中壮烈牺牲的人选。不过,无论如何,一些学者如夏允彝、夏完淳父子,都持有一种宽容看待他的态度,将其视为忠心耿耿的一份子,而不是奸臣中的典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