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那些事结尾名句寻找武当山张三丰的传奇
在那段神秘的岁月里,张三丰的身影如同一道飘渺的光芒,穿梭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据说,他是武当山道教的创始人,不仅发明了太极拳,还将道教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金庸的小说和李连杰的电影都为他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但在那个古老而又充满幻想的时代,张三丰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故事,就像是一本永不完结的小说。
综合各类史料,我们可以大致确定,张三丰名全一,又名玄玄、通一,他出生于1247年或者1248年。关于他的出生地,有不同的传说,一说是在今天辽宁黑山县,一说是在陕西宝鸡,还有的则指向福建邵武市。
据称,这位传奇人物外表非凡,大耳朵、大眼睛,“龟形鹤骨”,络腮胡子犹如钢丝一般坚硬。他喜欢头上梳着抓髻手持方尺,在寒暑交替的大街上闲逛,被人们昵称为“张邋遢”。尽管平时不多言,但与佛儒道三教论述时,他却能侃侃而谈,“专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并无虚诞祸福、欺诳于人。”
神异之处有两点:其一,他登山如履平地,即便在隆冬季节躺在雪地里也能安然入睡,其身体素质显得格外超凡脱俗。在那个普遍不得温饱、体质孱弱的人群中,他简直像是鹤立鸡群;其二,是他建立了几个据点,让丘玄清住五龙,卢秋云住南岩,而刘古泉和杨善登则住紫霄。而自己,则在展旗峰北设观名遇真宫,在黄土城建屋名会仙馆,将周真得看守。
朱元璋派人寻找张三丰,但不知你是否注意到,那个时候已经是洪武初年(1368年),他已经120岁高龄。这么大的年龄还能跑到深山中搞建设,无疑令人惊叹。而后来的事迹更加令人难以置信:“洪武庚午,(三丰)拂袖长往,不知所在”,1390年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消息可寻。不过此后不久,便掀起了一场寻找张三丰的热潮。
朱元璋甚至亲自下令派人去武当山找他,都没见到半个人,有些人猜测他可能去了山东青州的一个云门山洞窟中。但朱元璋派出的马仔们追到了青州,也没找到任何线索。这场寻求似乎并不是很迫切,更像是有一搭没一搭的事情。一路下来,没有结果,只留下更多关于他的传说和谜团。
到了永乐皇帝朱棣的时候,对这个问题变得非常迫切,要么找到这位仙翁,要么让负责者死掉。于是侍读学士胡广被派去 武当山访求仙人。他几次去问话,但每次都得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回答,从甲地走失到乙地,再回到原来的地方,都没有真正答案。这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也未曾有结果给予永乐皇帝解答。
然而,当胡广回报自己见到了张三丰时,却突然间冒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您要去太上老君那里赴宴,所以不能奉召,请多多理解。”这种回答既带着神话传说的意味,又有些许虚构的情节,让我们怀疑这是不是真的发生过?
不过,这至少给了永乐皇帝一个答复,使得他写信给 张 三 丰表示自己的虔诚意愿:“朕久仰真人,十分想见你一面;您道德崇高,我才疏学浅,你我之间差距悬殊。我希望您有空的时候一定到京城来,我恭候您的驾临。”据说,这封信是否真的出自张三丰之手,我们不得而知?
为了讨好这位仙翁,他们还特意把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修建起来。但为什么要苦苦寻觅呢?原来民间一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行踪和经历,如杨溥《禅玄显教编》中的描述,或是河南柘城县的一位叫做张某的人声称自己曾遇见过这样的一个人...
明朝历代皇帝纷纷赐封号,如“通微显化真人”、“韬光尚志真仙”、“清虚元妙真君”。但对于这些尊号,以及关于他的种种猜测,最终依旧无法揭开迷雾,因为很多事情都是基于零散文字记载推断出来的,我们只能用我们的想象力去填补那些空白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