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资料中的五代十国桑维翰万古之罪背后隐含治国绝技的传奇人物
1、桑维翰生平简介
桑维翰,字国侨,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他出生于洛阳,898年岁月初见人世,直至947年的冬日静好离开人间,享年49岁。历史文献中记载,他的外貌并不英俊,而身材则显得有些矮小,但他自信满怀,以为自己如同七尺之高,无异于长者,其心中充满了做公辅的大志。然而现实却是冷酷无情,不论他多么自信,都无法改变命运的轨迹。
桑维翰曾经参加科举考试,却因主考官不喜欢他的姓氏,将其与“丧”字联想在一起,从而未能获得录取。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父亲的关系和张全义的推荐,他才在27岁那年通过进士考试取得了功名。
入仕后,他投奔到了石敬瑭门下,并支持石敬瑭与契丹联合灭唐,有力助成了石敬瑭建立新国家晋朝。因此,在这段历史中,桑维汗被认为是对此事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物,因此也得到了重用。在权势达顶峰时期,他似乎目空一切,这引起了许多人的反感和批评。
作为一名政治家,在掌权期间,桑维汗提出了多项治国建议。他强调农业和商业发展,对国家财政收入有着重要影响。但同时,由于过度追求个人利益和权力的扩张,被指控广泛收受贿赂,最终失去了官职。此后,因朝廷决策失误导致晋国被契丹攻破,最终桑维汗也是被一名降将所杀害。
2、关于桑维翰的历史评价
对于这个时代人物来说,对桑维汗的评价极其复杂。一方面,有些史学家批判他的行为,如欧阳修就指出晋朝建立与覆亡都与契丹有关,而晋军孤立无援最终覆灭。而另一方面,也有人赞赏他作为一个能够提出治国方案的人物,即便这些方案带来了严重后果,也不能完全否定他的才能。不过,大多数观点倾向于认为他的错误远远超过了任何正面成就,使他成为千古罪人或万古罪人之一,被视为民族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