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晋名人录管道升
管道升,景定三年(1262年)出生于湖州吴兴(今浙江吴兴),或德清县茅山(今属干山乡)。她是一位天生的才女,以聪敏、开朗和雅致的仪态著称。她的文学才能自幼展现,不需学习即能掌握。
1288年,管道升至京,与赵孟頫相遇并成婚。两人在艺术上互相启发,在生活中同心协力。尽管他们之间有时会发生摩擦,但管道升总能以其高雅和智慧解决问题。她与赵孟頫是久经考验的天造地设的伴侣。
中年的管道升,“玉貌一衰难再好”,长期社会应酬和家庭琐事让她变得更加成熟而性情暴躁。在这危机时刻,她用《我侬词》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这首词反映了重塑关系的科学态度,也表达了夫妻的情深意笃。
1289年,其子赵雍出生。从赵雍日后的书画等艺术成就来看,管道升不仅是一位才女,更是一位慈母。她曾在《题画竹》诗中写到:“春晴今日又逢晴,闲与儿曹竹下行。春意近来浓几许,森森稚子日边生!”借此比喻母亲对儿女的希望。
1317年,被册封为魏国夫人,与东晋卫铄并称“书坛二夫人”。虽然身为命妇享受荣华富贵,但她认为“三十功名尘与土”,向往归隐。她曾填《渔父词》四首劝赵孟頫归去,其中一句:“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闲去云水边?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画船。”
1318年,她因脚气病复发,最终于次年的4月25日病逝于舟中。赵孟頫护柩还吴兴,并撰写墓志悼念她。他评价说:“仲姬乃吾妻也,以文采风流见闻世间,而况抱负远大者哉!……”
1322年6月16日(7月30日),赵孟頫病逝,与其合葬于湖州德清县东衡山南麓。这对夫妇留给后人的不仅是卓越的艺术成就,更是一个关于爱、忠诚和追求理想的人生故事,他们的事迹被后人传颂,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传奇添上了一页。
作为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角色通常局限,但管道升却能够超越这些限制,用她的才华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们。她不仅是文学界的一代巨匠,更是一个家庭主人的典范,对后来的子孙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绘画方面,她以墨竹见长,还工山水、佛像,是文人画风师承文同创作晴竹新篁的一员。而她的诗文亦风格独特,有《璇玑图诗》、《金刚经》等作品流传至今。
总结来说,一直以来,都有人对于美好生活充满向往,而当真正拥有这样的生活的时候,又会感到无比珍惜。这正如门庭若市的大街小巷里,那些每个角落都散发出淡淡香气的小花店,每朵花瓣都是精心挑选出来最美丽的一份礼物,这种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幸福。而我们,即便是在这个忙碌而快节奏的地球上,也可以找到那份宁静,让我们的内心得以平静,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就像那些默默存在的小花店一样,让人们在繁忙之余,有机会停下来品味一下生命中的美好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