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1978年01月16日汪厥明逝世

1978年1月16日,在台北逝世,享年82岁。汪厥明(1897—1978),字叔伦,浙江省金华县(现为金华市)人。农学家、作物育种学家、生物统计学家,中国生物统计学的创始人。

科学研究

1946年应大学农学院院长王益滔教授之聘,汪厥明前往任台大农学院教授兼农艺系主任,举家迁至台北。此时正值50寿辰,为祝贺他在生物统计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最好能够建立一所专门进行生物统计科学的研究机构,于是由著名科学家丁颖、王益滔、汪德耀、周桢、周汝沅、侯光炯、胡子昂、夏之骅、汤惠荪、费鸿年、蔡邦华、刘运筹、彭家元、蓝梦九、卢守耕、董时进、罗登义、程侃声、咎维廉等共同发起,向全国各有关方面及个人请求赞助。

在其《筹募厥明生物统计基金启事》上提出:“生物统计原为英国戈尔顿先生(Sir Francis Galton)所创始,皮尔生教授(Professor Karl Pearson)集其大成,而费歇尔教授(Professor K.A.Fisher)复从而现代化之,其历史甚新,距今不过三四十年,皮尔生教授关于由大量资料而成立大样品(Large Samples)创立多种介量(Parameters)计算公式,因其所需资料甚多,仅能应用于大样品,否则难保其必定准确;

其后费歇尔教授继起,大加改善,对样品之大小,严加区别,创设多种价值(Statistus)估算公式,以便小样品(Small Samples)之分析研究,不需大量资料,而仍能作精确统计判断,因此统计方法之应用范围,豁然为之扩展,其对于科学研究影响所及,至为重大。

费歇尔又于1925年发表变方分析法(Analysis of Variance),将杂质(Heterogeneous)资料中之变导致因,分别依其程度作数字上之分离,估计纯质(Homogeneous)资料中之变异致因,分别依其程度作数字上之分离,估计纯质(Homogeneous)机差(Error),并应用t、z等分布(t-distribution and z-distribution)之机率,以测验其差异之显著性。

自该法发表后,举凡与生物有关理论或实用问题之实验,甚至社会科学研究,群起而引用之,以作为判断研究结果之必经手段,因之逐渐成为学者之必备工具,盖以其所需资料不多,而可减少所需之劳费,结果仍甚准确,抑且提早试验研究完成之故。我国科学研究素落人后,考其主因,不外科学研究者之生活一向艰苦,无法赓续一贯工作,固非国内缺乏人才也。

曾任各大学教授之汪厥明先生,迩来生活,历尽变乱贫困,为常人所难忍受者,惟先生仍泰然置之,对生物统计学术之研导,30年如一日,造诣特深,1934年曾发表《圃场试验误差及其估计理论》一文,当时影响国内农业研究技术至巨,诚农业试验应用统计为其分析判断工具之起始。

抗战初期,先生于生活中,撰著《多品种比较试验之理论与实际》、《多品种比较试验机差之正确估计法》等专著,于是这项试验方法之阐明与改进,曾引起国内外学术界之轰动。今又完成《动差、新动差、乘积动差及其相应关系》巨著。光复后,应聘大学,近于教学之余,正进行积数十年来《生物统计学》讲稿之编辑,先生今届50之年,饱经忧患,形虽苍老,但精神矍铄,已视生物统计为终生事业,迭创新见,中外学者,莫不钦佩;

同人等深知此项科学在中国之重要,今值先生寿诞,特筹设‘厥明生物统计研究室’,并敦请先生亲自主持,酬其素志,且作教导后进为斯学树百年基础,惟此事策成,同人等深知不能全赖百端待理之今日政府,爰发起向各有关机构请求补助及私人乐捐,此即吾人所贺先生者,亦不啻为国家、社会造福,为科学技术奠一宏基,又岂止私人之庆哉,是为启。”

厥明生物统计学研究室在大学建成后,即于1947年正式出版他在抗战期间所著之《动差、新动差、乘积动差及其相互关系》一书。大学为表彰其出色成就,正式改名为厥明生物统计研究所,并委为首任所长。1955年汪厥明曾获教育部学术奖。1963年,中央研究院授予特级院士荣誉称号。

人物评价

汪厥明,农学家、作物育种和生物统计学家。海峡两岸学者公认的我国生物统计学的主要创始人。他最早开设生物统计学课程,并建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我国唯一的一所生物统计科学的研究机构——大学厥明生物统计研究室。他所倡导的圃场试验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试验研究,收效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