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学霸笔记谁是军事理论的鼻祖竟然是克劳塞维茨
在那一年,11月16日,普鲁士的一位将军因疾病去世,但他的名字并未随时间的流逝而被人遗忘,他便是著名的《战争论》作者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克劳塞维茨于1780年出生于一个税务官家庭,从小对军事充满热情,在12岁时就加入了普鲁士军队,并在13岁参加了与法国的战役。在柏林陆军大学深造期间,他展现出了勤奋学习和深刻思考的品质,得到了校长沙恩霍尔斯特将军的赏识。
后来他参与了反法同盟各国与拿破仑大帝之间的多次战斗,最著名的是耶拿战役和奥尔施塔特战役。然而,普鲁士大败后,他被俘并且在翌年获释回国。在此之后,他积极推动普鲁士军队改革,并在柏林陆军大学担任教官期间编写了《军事训练概论》等作品。
1812年,由于国家政策导致他辞去了教职,与其他反抗拿破仑的人们一同前往前线。他随后成为了一名将领,并致力于研究战争理论直至晚年。在其工作中,法国大革命、历次拿破仑战争以及19世纪初欧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对他的世界观和兵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克劳塞维茨批评封建主义但同时也表现出资产阶级思想中的中庸态度。他以德国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础,将这种哲学融入到资产阶级科学领域中,对战争及其相关现象进行分析。此外,他还研究过1566-1815年的130多场战争,为其主要著作《战争论》提供资料。
《战争论》的核心结论是“战争本身就是工具”,它具有自己的规律,不应仅仅依赖剑锋来考虑。这一点曾得到列宁高度评价。然而作为唯心主义者,克劳塞维茨认为国家利益代表整个社会利益,而没有认识到自身发展动力源自阶级斗争。他把对外政策视为继续进行的内部政策,没有认识到经济、社会制度以及阶级斗争与之相连,这限制了他探讨具体冲突时能够阐述侵略性或正义性的能力。
克劳塞维茨认为每个时代都应该有其特定的冲突方式,并且认为这取决于新社会条件及社会关系。但他否定存在着永恒原则,同时断言冲突是一个充满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领域。此外,他提出了几条实施原则,如最大限度使用全部力量集中尽可能多兵力主攻方向发挥突然性快速性坚决利用既得成果等等。
最后虽然克劳塞维茨强调精神因素对于胜利至关重要,但由于未能弄清这些精神力量真正来源,因此不能完全理解它们所扮演角色的真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