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印度圣雄甘地历史的光辉与和平的使者

甘地:印度的光芒与和平的使者

在1947年8月15日,印度联邦宣布成立之际,制宪会议向一位被誉为“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的伟人致以崇高的敬意。而此刻,这位伟人却因为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分治,自己没有能团结起整个民族而自责。他在加尔各答绝食一天,并从早到晚在手摇纺车上纺纱。他的名字是甘地,他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被尊称为“圣雄”。

甘地出生于一个古老中产阶级家族,由于深受严格反对暴力的和平主义教派影响,他厌恨杀生,即便是虫蚁也不愿杀害。在他成长过程中,以印度神话中的两位圣贤为模范,一位代表诚信,一位象征牺牲。在等级森严、种姓界限分明的社会中,甘地因其优越出身有机会接受英国高等教育并通过了法律考试。这段经历使他认识到社会中的不平等以及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地理位置。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

返回国土后,他开始从事反对种族歧视斗争,不久又被请去南非办一件诉讼案,但途中的遭遇改变了他的一生。当时,有个欧洲白人因看到了有色人的行李,就怒冲冲召来车长,责问为何叫他与“臭苦力”同坐。甘地说,这是他生命中从未受过的侮辱,从那天起,他决定采取积极非暴力行动。

随后甘地四处阐述非暴力主义思想,对南非回教徒说:“清除我们之间古老仇恨”,并告诫愚昧无知的人群两条戒律:保持清洁,与人交往要绝对诚实。此外,他还谴责南非政府各种歧视法规,如限制印裔旅行、禁止特定婚姻合法化等,最终5万名真理力量运动参与者迫使政府颁布了一项历史性的革新法案。1915年,甘地回到了印度。

当时的印度是一个由多个公侯王国及土邦组成的大陆,其中充斥着迷信、宗教仪式,以及复杂且层次分明的地方法规制度,他们周期性的盲目狂热发作时,便互相屠戮,最令人震惊的是5000万名贱民,其社会状态如同麻疯病患者,他们不得居住村里,或用公共井水,或进特权阶级庙宇,只需大喊“不洁!不洁!”即可避开。

为了改变这一切,甘地创办了静修院,并宣布欢迎贱民,将他们称作“神子的女儿”。尽管如此,当这些行为挑起激烈争议,有些甚至遭到攻击,还有人阻止他的车辆行驶时,他会直接走入愤慨的人群之中,有时候太悲痛了,就大声喊道:“杀我吧!怎么不敢杀我?”

追随他的人们尊称他为“师父”。他发起运动,让人们购买英国货。但这场运动引发了一系列事件,一群愤慨者在查里middot;查拉村与警察发生冲突,在那里的22名警察被砍死之后主张非暴力的甘地说服撤销该运动。他的名声传遍世界,被许多理想主义者和改宗皈依者所尊重,以至于有一些人将其奉认为神化身。

真纳是指挥着回教联盟势力的领袖,对于独立后的国家结构提出了要求,使得巴基斯坦成为一个独立国家,而这正好触动了强烈反对者的情绪导致血腥事件连续发生。面对这样的局面,77岁高龄下的老人仍然踏上了前往努卡里的旅程,那里的骚乱继续蔓延而无法停止。他带着秘书和翻译员赤脚走访,用爱语来安抚恐怖的情绪,但无论如何都难以完全压制下去直至1947年的8月15日,也就是当年的独立纪念日上午10点半,在德里的一座寺庙内,一颗炸弹爆炸袭击发生,此举迅速结束了所有抗议活动。

然而,在9月间,再一次爆发全面战乱导致死亡数字达到百万计。在面临此情此景下再次绝食以示抗议,但最终还是不能阻止那些持续不断的心跳战争。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圣雄”最后一次站出来,大声疾呼:“啊,我真的感到我的生命即将结束。”

但是在某个人们期待上的救赎前夕,“圣雄”就这么离开了我们。这一切似乎都是命运安排好的,是一种预示或警示给未来世代。如果我们能够学习他的智慧,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并不孤单,因为我们的道路总是在共同体验生活、共同承担责任以及共享希望的时候变得更宽广更安全。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忘记这些简单的事实,同时让自己的灵魂远离真正意义上的纯净之源——爱。这也许正是为什么每个人都需要找到那个特别的地方,那个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宁静与理解的地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了解上。那是一个地方,每一步都充满爱,每句话都传递着温暖,每个眼神都是理解。我相信,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找到那个地方,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变成一个更加美好的地方——至少对于那些寻找它的人来说,它已经是个完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