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望门投止的典故中国历史资料大全

望门投止:张俭的故事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名人因其正直和勇气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张俭便是其中之一,他以揭露朝廷宦官侯览的贪污腐败罪行而闻名。然而,这个勇敢的人也因为自己的行为遭受了报复,最终不得不逃亡。

张俭出生于东汉时期,他的家族曾经为刘邦效力。在他的官途上,张俭坚持要辞去一个他认为不称职的人所授予的一份职位。当时,宦官侯览利用权势横行乡里,他的大门前后都修建有高达百尺以上的大坟茔,并且常常拆毁别人的房屋、挖掘别人的坟墓。张俭发现这一情况后,上书朝廷揭发了侯览及其家人的罪行,但他的举报多次落入宦官之手。

尽管如此,张俭并没有放弃。他亲自带领属下抄没侯览家的财物,并铲平了母亲刚修的大坟茔。这一行动激怒了侯览,他开始寻找机会报复张俅。侯览指使朱并诬告张俅与本郡24人结党图谋,不久之后,汉灵帝下诏捉拿他们。但当这消息传来时,人们对待逃亡中的张俅却表现出了另一番态度,他们看重他的品德和声誉,无论牵涉到什么风险,都愿意收留他。

最终,在外黄县县令毛钦带兵前来搜捕的时候,一位叫李笃的人阻止毛钦逮捕張阿門,並護送張阿門逃到了塞外。在那段时间里,張阿門依靠自己倾尽家产赈灾救民,而那些被救助的人数超过了一百人。後來,由於曹操掌控朝政,他闭门谢客,不再过问政事。不久死于许昌,大约享年84岁。

谭嗣同在狱中写下的《狱中题壁诗》中,就引用了“望门投止”的典故,用以表达自己的豪迈情怀。他将自己身陷囚禁,与古代英雄们相比,将自己的命运与他们进行对比,以此表达对于自由和正义无限追求的心情。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在逆境中,也有人能够保持着清白和尊严,这些精神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