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下册历史资料中的古老故事宛如千年前的经典被无数人翻阅仿佛时间静止在那一刻
在邓艾平定蜀汉后,刘禅仍留于成都。钟会、姜维的叛变让司马昭认为留刘禅在成都不妥,便派贾充将其接至洛阳。
刘禅本性懦弱,诸葛亮时期全靠他掌管军政大事,他自己并不敢自作主张。诸葛亮逝世后,虽然有蒋琬、费袆、姜维辅佐,但他毕竟不如当年谨慎。蒋琬、费袆去世后,宦官黄皓得势,使蜀汉日渐衰败。
到最后蜀汉灭亡,只有低级官员郃正和刘通同行。到了洛阳,司马昭以魏元帝之名封刘禅为安乐公,并封他的子孙及原蜀汉大臣五十余人为侯爵。这是为了笼络人心稳固对蜀地的统治,但对于刘禅来说,这被视为极大的恩典。
有一次司马昭举办盛宴,请原蜀汉大臣参加,还请歌女演出蜀地曲艺。大臣们见此,不禁感伤欲泣。而只有刘禅面带笑容,看起来像是宫中常态。
司马昭观察了他的反应,对贾充说:“即使诸葛亮还在,也难以挽回局势,更何况是姜维。”几天后,在接见时问 刘普善是否想念蜀地,他回答说:“这里很快乐,我不想念。”
“乐不思蜀”的成语便由此而来。在旁边听了的郃正觉得这回答太过失礼。他回到府中对 刘普善说:“下次如果晋王再问起,您应该流泪表示深切怀念,说您祖坟就在那儿,每天都难以忘怀。”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司马昭再次询问 刘普善是否想念的时候,他按照郃正的话背下来,用尽力装出悲伤表情但却无法流泪,只好闭上眼睛。当眼前的人物与情景皆已陌生之际,一种荒凉的情绪油然而生,而这份哽咽与无奈,却又显得那么空洞无力——这是历史上著名的一段故事,被用来形容那种懦弱无能且无法振作的人。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衰落,以及一个个人的悲剧命运——尽管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只是历史长河中的微不足道的一笔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