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佶宋朝第八位皇帝文治武功并重
赵佶(1082年6月7日—1135年6月4日),号宣和主人,是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在位),书画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
哲宗于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太后向氏于同月立赵佶为帝,次年改年号“建中靖国”。赵佶即位后启用新法,但蔡京等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贿赂公行,卖官鬻爵。他们巧立名目,增税加赋,搜刮民财,大兴土木,不仅在宫城之北建筑延福宫和艮岳,还修建道观,用金银财宝装饰。
赵佶对绘画的爱好十分真挚,他利用皇权推动绘画,使宋代的绘画艺术有了空前发展。他还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颇有成就的艺术型皇帝。
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兵临城下,受李纲之言,禅让给太子赵桓。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与钦宗赵桓被金人掳去。金天会十三년(1135年)死于五国城,当时已54岁南宋绍兴十二年的三月,将棺椁迎回南宋葬于永佑陵。
概述图片为《宣和夫人画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外还有其他几幅与他的生平相关的画像,如《宣和主人坐像》、《寝庙图》等,这些作品都展示了他对美术品味的一种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一种盛况。在其统治期间,他提倡道教,并且尊崇道士,将道教作为一种政治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力量。
然而,在他的晚期,由于内部腐败以及外患不断,加上国内农民起义频发,最终导致北宋灭亡。在这些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文艺复兴时代的衰落,以及一个国家从内部到外部危机四伏的情况。这也说明了任何一任领导者的政策是否正确,对国家命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