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宋朝在世的张居正明朝名臣之冠

张居正,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他在位期间为明朝做出了哪些事情呢?后来很多人也知道,张居正曾经贪污,而且甚至可以算是“巨贪”,他出门坐的轿子非常豪华,这也让人难以想象了。张居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被誉为是明朝名臣第一人?

中国古代往往以忠孝仁义作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若是更进一步来评判一个臣子,自然当从他为君、为国、为民做了什么事来衡量。

有明一代,时局波诡云谲,名臣辈出,但私以为张居正当为明朝名臣第一人。

据明史记载,张居正“少颖敏绝伦”,谓之“国器也”,事实也确实如。凭借自己非凡的才能与觉悟,一路从进士走到内阁次辅最终走到内阁首辅的位置,最终成为权倾一时的重臣。

隆庆六年(1572)夏,发生了一件不平常的事。

首揆高拱说出了“十岁幼童何能尽理天下事?”的不当言论,与其积怨已久的大将军冯保联手,将此事禀报给太后与皇上,他们献上了奇计,并建议采取断然措施处置高拱。在艰危之际保障了皇室安全,不仅击败了这个威胁,还除掉了对他们构成威胁的人物。这虽然有助于自己的政治前途,但同时也是忠君的一种表现。击垮高拱后的张居正自然而然地坐上了内阁首辅的地位,从此开启了一段光辉耀眼但又充满挑战性的十年的治世。

尽管如此,在这段时间里,有着改革家的另一面。他深知国家面临的问题:土地兼并泛滥、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外敌压境和内部动乱不断,因此提出了五大积弊:“宗室骄恣、庶官瘝旷、吏治因循、边备维修、大财匮乏。”针对这些问题,他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整顿吏治和推行考成法提高中央集权,为新法提供支持,同时选拔任用支持变革的人才。这一系列改革既清除了腐朽势力,又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国家带来了双重效益。

在税收制度方面,他推行著称的一条鞭法,对国家财政产生重大影响,不仅减轻百姓负担,还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奠定基础,同时加强国家军事力量,为抵御外敌提供坚固基础。此举至今仍被视作税制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对后世具有深远意义。

然而,也有人认为他的生活中存在腐化现象,如过度追求个人利益等,这无疑是一种批评。但即便如此,即使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也不可能完全避免这样的瑕疵,而这恰恰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真实和丰富。他不是那种可以全盘模仿的典范,却是一位真正能够为了君主、国家和人民而付出极大努力且取得显著成就的杰出的官员,因此值得我们尊敬并认可他作为明朝名臣之一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