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重用姜维
在刘备去世之后,刘婵继位,大家都知道这个皇帝就是个摆设,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利,并不是别人想要受制于他,真的是他自己太不行了,没有一点点能力。所以诸葛亮就想到了兴复汉室,但是自己已老,没有办法,只能选择一个代替自己的人,眼下就只有姜维了。所以,一切顺其自然!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第一次兵出祁山,当时姜维是天水守将,孔明设计欲调虎离山,被姜维识破:孔明曰:“此是何人,能识吾玄机”,惊讶姜维计谋过人。随后老将赵云在天水大战姜维,几十个回合未分胜负,赵云回来在孔明面前大赞姜维智勇足备,孔明感其才华,方有收服姜维之意。孔明老谋深算,知姜维是孝子,故以其母为诱,姜维乱了方寸,最后走投无路,只好降了孔明:“吾遍寻天下贤者,以承吾志,今遇伯约,我愿足矣”。
孔明临终之时,将自己平生所学,所着书籍,尽数交予姜维,他和姜维有师徒情谊。孔明最后建议蒋琬代替他总览军政要务(实际就是尽丞相事),姜维统御兵马,才有了后来姜伯约继承孔明遗志,九伐中原,孔明没有看错人。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看到了姜维的智慧,在战场上让诸葛亮落荒而逃,这是不多见,也可以说只有这一次。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姜维的军事思维是不错的。这是诸葛亮选择姜维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姜维是三国后期的一名蜀汉将领,此人在当时也算是武功高强了,在当时人才匮乏的背景下也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人才了。
而且他有对于恢复汉室王朝的执着,是诸葛亮对刘备的知遇之恩,同样,姜维对诸葛亮的知遇之恩也体现在他有一颗恢复汉朝天下的心。《姜维传》载:(维)好郑氏学,郑玄是畅晓两汉经学的大儒,姜维年少时就精通郑玄之儒学,受其影响颇深,这可能就是他“好立功名”,“心存汉室”的根源所在,也可能成为他将来一意复兴汉室,恢复中原的精神支柱之一。
姜维一直在魏蜀边境担任军事将领,熟悉战争的环境,其人在用兵上与诸葛亮有共同点,所以诸葛亮在选择上侧重与他,蜀国有智慧的将领较少,魏延水为大将但是其兵法造诣不深,同时由于存在反骨说,所以一直得不到诸葛亮的重用,杨仪虽然兵法造诣很深,但是其武功较差所以也不能接替他的位子。
蜀国灭亡后,旧臣郤正着论论维曰:“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宫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
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可以说,姜维清廉正直,以俭持身的作风与孔明也是一脉相承的,正是由于他们的廉洁自守,带动蜀国官吏由上而下,清廉成风,比之魏吴的吏治要清明得多。
但是诸葛亮在这里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在指定人的同时,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姜维并不是诸葛亮,其个人的威望和履历都无法服众。这也是为什么造成姜维在后期被刘禅误解,有力使不出的局面。
诸葛亮传位姜维在我们今天看来似乎是无奈之举,但是在当时也不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诸葛亮传位姜维是一个苦涩的选择,正是这种选择,不仅仅造成了姜维的个人悲剧,也让蜀国过快的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