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骠国是哪个国家
骠国(?-832),伊洛瓦底江流域佛教古国,都城为卑谬,有18个属国。中国史籍曾分志其史略。骠乃藏缅系中的一支,今不复存;或即缅人的前身。该国文化发达,擅长音乐。801年骠国王雍羌遣子献其国乐与唐朝。多涉及佛教。公元832年亡於南诏。 简介 骠国(Pyu,Kingdom of),7~9世纪缅甸骠人(pyū) 在伊洛瓦底江流域建立的古国。骠国都城为卑谬(梵文名rī-ksetra《大唐西域记》译为室利差罗),在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下游卑蔑附近。另外,《新唐书》还记有朱波、突罗朱、徒里掘等异称。唐代文献记载骠国都城是圆形砖城,周长160 里,有12座门。 骠国人乃藏缅系中的一支,今不复存,或即缅人的前身。盖以种族名Pyu为国号。 魏晋时的《西南异方志》、《南中八郡志》等书首载其名。同名异译还有剽、僄、缥、漂越等。 向达注称:僄越、剽国为“四世纪时缅甸古国之名,至唐代汉译作骠”,以代东汉两次朝贡的掸国一称。伯希和於骠的出自音译一层,曾作考证。当指蒲甘建都以前,以卑蔑(Prome)为都城时,统治缅甸种族的名称。 832 年(唐大和六年),骠国都城被南诏攻陷,骠国遂亡。自此渐趋衰落而为缅人所建的蒲甘王国所取代,渐同化於缅人。 与中国的关系 801 年(唐贞元十七年),骠国王雍羌由南诏王异牟寻引荐,遣子舒难陀(Shwenadaw)率乐队和舞蹈家,献其国乐至成都。次年,才来到西安。所献十二曲,乐工三十五人,内容多半涉及释氏经义。当他们演奏乐曲时,是用海螺壳和镌刻精美的铜鼓来伴奏的,这种铜鼓与唐朝“南蛮”富室豪酋拥有的铜鼓非常相似。唐德宗授其国王以太常卿、舒难陀以太仆卿之号。中国诗人白居易等为此作了《骠国乐》,《新唐书·骠国传》对其歌舞艺术有详尽的记载。 白居易又代德宗作覆书,赞其国王“得睦邻之善谋,秉事大之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