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清代的请安与跪安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微妙姿态对比

1、请安

请安最初源自明代军礼,见诸《大明会典》。此时全国各指挥使司与卫所都普遍遵循此礼节,称为“屈一膝”。清代八旗及明遗绿营中继续沿袭旧习。起初,士兵在见到上级军官时应下跪,但由于身着盔甲,只能屈一膝或半膝;久而久之,即便不穿盔甲也以屈一膷为礼,并含有问候请安的意味。此外,在八旗人家及部分汉族官宦家庭,晚辈对长辈、幼对长者,以及奴仆对主人至亲友相遇,都需行这个礼,所以又被称作请安。

男子进行请安的姿势是:先保持端正站立,如同“立正”的姿态,然后向前迈左腿,将左手扶于膝盖,同时右手垂直放置,右腿半跪地略微停顿;眼平视,不得低头或抬头歪颊;双肩平衡,不得弯腰,或左右腿间距过大,更要保持自然距离,不可后蹬脚步。

女子则仿效男子,请安姿势相同,只是动作幅度更小,用双手扶住左侧膝盖,而非完全垂直放置。

2、跪安

"跪安"主要在皇宫和五公府第以及宗室家庭中实施。这项仪式是在皇帝召见非朝会性质的官员时执行,以区别于日常朝会。在召见程序中,由外奏事处登记,再由内奏事处安排具体日期和时间。皇帝早餐后(天未亮)从绿头签分发命令,有时候与军机大臣并行,则太监退出。内奏事处太监副食应召官员至暖阁门前掀帘引入,其余太监退至殿外。

这位官员进门,便站在那里说:“臣某恭请皇上圣恩。”然后向前一步施以跪拜,并坐在红边白心厚毡垫上进行奏对。一旦任务完成,被调取者即起身再次施以鞠躬面朝皇帝几步转身离去。如果在过程中有感谢之意,就原地叩首一次表示感谢;若言语失误,则摘下帽子用头触地表达悔意。在晨昏定省、面对皇太后的场合,也需先行跪拜进门退出亦然。

太监们向皇帝或其他高贵人物启奏时也必须如此做。而王公府第及宗室家庭中的晚辈向长辈、奴仆面主人的场合,也要求彼此之间采用这种形式的问候。

关于两种动作,一致点是先端正站立并迈出左脚,但在进行“跪”动作时需要将右脚完全蹲下,然后再次站起,与此同时,让左脚也跟随蹲下,再次站起恢复原来的状态,这系列动作必须均匀且流畅,无论慌忙还是拖延都是不允许的情况。此外,对于这些要求,与男子相同,没有额外限制。

对于清代后妃以下等级的人物来说,他们穿着朝服或吉服行大礼,有三套规则:肃、一跳、三叩或者六肃、三跳九叩。

当他们穿着朝服戴冠顶尖礼节相同;但当他们穿着吉服并戴钿冠的时候,在走完三个鞠躬之后就停止了,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每次鞠躬结束才恢复坐姿。但如果他们没有戴钿冠,那么按照传统方式,每个鞠躬结束都会恢复到原始位置。

最后,“肃”这个动作如同女子请求一样,是一种缓慢而庄重的身体倾斜,从最开始的一种静止状体逐渐降低自身高度,最终达到一个极限点,然后缓慢回升回到初始状态,此整个过程不得弯腰低头,更要确保两肩保持平稳和腰部笔直无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