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起源与历史中克劳塞维茨又被称作怎样的军事理论鼻祖
在1831年11月16日,普鲁士王国的一位著名将军因患霍乱病去世,他便是军事理论领域的杰出代表、《战争论》的作者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克劳塞维茨于1780年出生于一个税务官家庭,从小展现出了对军事的热爱,12岁就加入了普鲁士军队,并在13岁时随即参与了与法国的战斗。在他的学习和思考过程中,他深受柏林陆军大学校长沙恩霍尔斯特将军的赏识。
当时,反法同盟中的各国与拿破仑所领导的法国发生了一系列冲突。1806年,克劳塞维茨作为奥古斯特亲王部队的副官参加了耶拿战役和奥尔施塔特战役,但最终被俘并且后来在1812年的卫国战争中再次被俘。这两次经历使他认识到传统的军事制度无法适应近代战争,因此他积极参与并呼吁对普鲁士军队进行改革。
1810年,克劳塞维茨担任柏林陆军大学教官期间,他编写了《軍事訓練概論》等著作,并教授普鲁士王太子关于軍事课程。此后,由于不愿意支持威廉三世与拿破仑结成同盟而发动侵俄战争,他辞去了教职并投身到反抗拿破仑的战争中。随着拿破仑失败后的重建期,这位伟大的理论家开始致力于研究现代战争理论,并撰写了《戰爭論》。
法国大革命、历次拿破仑战争以及19世纪初欧洲各民族解放运动,对克劳塞维茨形成世界观和軍事觀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虽然批评这些事件,但同时也意识到了这些变革带来的根本性变化,以及封建主义軍事理念需要更新。他基于德国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哲学思想,对资产阶级軍學進行了一系列分析,並對1566至1815年的130多場戰爭進行研究。
他的主要著作《戰爭論》結論為:「戰爭是一種工具;它具有自己的規律,不僅僅依照工具本身運行。」列宁高度評價這一點。但是,因為他未能揭示戰爭社會本質與階級鬥爭之間關係,所以無法阐明戰争是否正义或侵略性。在他看來,每個時代都應該有其獨特形式,而軍事學術發展受到「新社會條件」及「社會關係」的影響。他強調精神因素對勝利至關重要,其中包括統帅才能、兵力的武德及民族精神。但是,這些精神力量真正源泉於民眾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上則未被充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