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初中历史资料文件古代足球起源于哪里

初中历史资料文件:古代足球在中国的兴衰变迁

自战国起,蹴鞠活动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汉、唐、宋时代,它如彗星般闪耀。然而,在清代社会的汹涌澎湃中,只剩下一抹泡沫,最终它消失于历史长河。

“蹴鞠”这一词语首次出现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淄:“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这是一种以脚踢皮制球体为乐的体育运动,有直接对抗、中间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开始,这项运动逐渐流传开来。在唐宋时期,尤其是达到了鼎盛,常见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的壮观场面。

儒家文化强调和谐与中庸,是为什么足球比赛逐渐演变为表演性竞技,而非直接对抗。《史记》及《战国策》记载了足球运动的情况,并指出在当时的齐国故都临淄,蹴鞠已发展成一种成熟的游乐方式。

秦统一六国后,蹴鞠一度沉寂,但西汉建立后,又重新兴起。汉朝人将它视作治理国家的一部分,不仅在军队中普遍展开,而且在宫廷贵族中也广泛流行。这一点可从刘邦建立长安新城并设立斗鸡、蹴鞠场所来看。

随着时间推移,从诗文文献可以看出,这项运动得到了不断发展。唐代改进了制作技术,使得球体更轻,更容易踢高。而且,在这个时代里,也出现了女子足球,与男子不同的是,没有使用门柱,而是以踢高为主,即所谓的“白打”。

唐代皇帝们也十分喜欢观看这种活动,如唐太宗和玄宗,他们甚至亲自参与其中。当时球门由两根三丈高竹竿组成,以度量入射点数胜负。这一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化与技术性质,对比前世纪较为野蛮粗犷的情景,可以看出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南宋时期,这项运动仍然非常盛行,如陆游诗中的描述:“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说明这类活动一直持续至此。

除了皇帝之外,还有许多恶少年因其技能被提拔成为官员,或是在街头玩耍的小伙子因为能力过人而得到提拔。此外还有很多专职艺人靠踢球维生,他们在宫廷或市井之间展示自己的技艺,如苏述等北宋名手,或小孙等南宋艺人,他们通过精湛的手法使得足球变得更加精彩纷呈,同时也是人们娱乐生活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从战国到清末,我国古代足球(或称蹴鞠)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从最初简单的地面游戏到后来的正式比赛,再到最终遗忘,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历史背景如何影响着这项运动及其接受程度,以及人们对于这项体育活动的心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