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中探秘清朝格格等级步入自然的宫廷礼仪世界
在《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清朝格格等级的划分。据记载,清朝格格等级自顺治十七年(1660年)起被细致地划分为五个层次:亲王之女称和硕格格、郡主;世子及郡王之女称多罗格格、县主;多罗贝勒之女同样称多罗格格、郡君;贝子的女儿则称固山公主、县君;而镇国公或辅国公的女儿则被尊为普通的“宗女”。这些名称与汉名相对应,如郡主对应和硕,县主对应多罗,而郡君对应固山。
此外,“宗女”这一称呼用于指代“公”以下阶层的女性。在清末民初时期,这些等级逐渐消失了。例如,高宗乾隆帝一生共有十个女儿,其中五人因早逝未能获得封号,而另外五人分别被加封为皇家贵族中的正式成员,即第三位孝贤纯皇后的长女被授予固伦和敬公主头衔,其余四位也各自获得了不同的荣誉。
从上述事例可见,虽然皇太极时代已经不再将皇帝之女直接命名为“格格”,但通常都以“公主”来尊称她们。在非正式场合下,她们可能会被临时性的昵称如大哥、大姐、小妹等所取,以体现她的排行关系。此外,“公主”这个词源远流长,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天子将自己的女子嫁给诸侯作为婚礼上的互助合作,并由其他诸侯进行婚礼仪式,因此得名于此。
到了汉朝,只有天子的女子才能享有这一殊荣,而诸侯王的女子则仅能成为翁主。这一区别在颜师古的一段解释中得到明确说明:“天子不亲其婚,或谓之‘翁’。”从汉朝开始,一直到唐代,一直没有出现过单独使用“公主”的情况,而是总是伴随着一个具体的地理单位,如平阳或者舞阳,从而形成了如平阳公 主这样的名称。然而到了隋唐时期,太子的小姐们以及诸王家的小姐们才真正拥有了独立的爵位,被赐予郡或县,但仍然不能用字面意义上的“公主要”。
最后,在明清两代里,亲王家的小姐成了郡夫人,而实际上掌握实权的是后妃家族。而至于最高贵最尊贵的地位,那自然属于当今陛下的第一任妻室——皇后。她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最高政治决策者,是整个帝国社会结构中的顶端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