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的历史鹜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故事中世间万物似乎都在讲述着一场场生死搏斗而最终能从这些纷扰中获得利
战国时期,苏代闻知赵国将发动对燕国的进攻,便自告奋勇,担当说客之职,前往赵国以劝阻其战争。抵达赵惠文王之前,他曾经在途中经过易水(今河北省一处著名的河流),目睹了一只蚌子在阳光下晒太阳,而恰逢一只鹜鸟飞来欲啄蚌肉。蚌随即紧闭壳盖,将鹜鸟长嘴紧挟不放。鹜鸟语气冷漠地说:“今日无雨,明日亦无雨,你终将被晒死。”蚌则回应:“今日不放你去,我明日仍不放,你终将因憋而死。”双方僵持不下,一位幸运的渔人趁机捕捉了它们。这段故事由苏代向赵惠文王讲述,用以比喻当双方各执一词,不肯妥协,最终导致两败俱伤,而第三者却从中获利。在苏代的周到劝说下,赵王最终决定取消对燕国的军事行动。至今,这个关于“鹜蚌相争、渔人得利”的典故,被广泛引用,以说明由于互不相让,最终导致双方损失惨重,而第三者却能从中获得好处。这篇文章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辩论技巧,也反映出那时社会竞争与斗争的残酷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