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历史如同BBC世界历史纪录片中的古老画卷滚动着教皇的足迹和圣殿的秘密
在西元4世纪,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为纪念耶稣门徒圣伯多禄的殉道,在罗马城建立了君士坦丁大教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建筑物得到了改建,直至15至16世纪,它成为了今天所知的圣伯多禄大殿,此地成为天主教会举行重大仪式的重要场所。在公元756年,法兰克王国国王丕平将罗马及其周围地区赠予教宗,从而成立了半世俗政体型态的“教宗国”,其领土广布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大部分地区。
19世纪,以民族主义为旗帜高扬,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蓬勃发展,使得圣座逐渐失去其在意大利的地位。当时,萨丁尼亚王国作为意大利统一运动的领导者,最终成功组成了意大利王国。面对这一局势变化,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以“保护神”自居,将军队调往罗马城,以此维护梵蒂冈独立。然而,当普法战争爆发,并引发拿破仑三世撤军后,一支由意大利王国组成的军队顺利进入罗马城,即使如此,也未能阻止梵蒂冈宫内退隐之教宗与新生的意大利政府之间不和持续存在。
1929年2月11日,在墨索里尼掌权后的《拉特兰条约》签署,该条约正式承认梵蒂冈国家主权,其领土仅限于位于梵蒂冈城的小片土地。此外,该条款还确保了梵廷国家作为中立国家享有不可侵犯性质。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庇护十二世领导下的梵蒂冈保持中立状态,该协议继续有效。
近期来看,对于2019年12月27日通过的一项法律,其中涉及同性婚姻等议题,当时教廷宣布不会自动采纳该法律。这表明尽管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一些紧张关系,但现代 梦想中的《拉特兰协议》依然是两方关系维持稳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