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昌玉苏美尔学探究自然之源揭秘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与文字四大文明古国哪一位是老前辈
作为一名学者,我深入探究了苏美尔学的历史与文化,揭示了人类文明之源头。四大文明古国中,哪一位是老前辈?让我们一起踏上穿越自然的旅程,以刘昌玉教授的话语为引,我们将揭秘最早的文明与文字。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苏美尔学作为亚述学的一个分支诞生,它研究的是苏美尔人的历史以及他们使用的楔形文字。这个学科建立在当时近东考古实践与破译楔形文字的基础之上。在欧美一些研究机构中,苏美尔学常常被视作独立的一门学科,而不仅仅是亚述学的一部分。
要理解苏美尔人及其创造出的“世界之最”,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几个关键术语:苏美尔、苏美尔人、苏美尔语和苏美尔文明。这些术语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情感纽带,是解读整个故事的钥匙。
萨缪尔·克莱默教授在其著作《历史始于蘇米爾》中提到,蘇米爾人有39项“世界之最”,包括学校、拍马屁、少年犯等,这些成就展现了他們對於教育和社會管理方面卓越成就。这些建立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楔形文字不仅是记录知识传承的手段,也是艺术品,同时它还隐含着语言和文化交流中的奥秘。在破译过程中,我们发现古波斯语楔形文字被破译得更早一些,其次才来到了阿卡德语楔形文字,最晚的是我们的关注对象——苏美尔语楔形文字。而且幸运地,由于留下许多双语文献和三语言文献,比如贝希斯敦铭文,这些都成为打开对话的大门。
1602年,一位西班牙使者发现了这段未知的事物,而1616-1621年间,一位意大利探险家临摹并介绍给欧洲读者。这一切都预示着一种新的时代即将到来,那是一个由知识驱动的地方,但那时人们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是简单地欣赏那些神秘而又奇怪的符号。
1761-1767年间,一位丹麦学生临摹并尝试释读,并且他的游记成为后来的钥匙。而格罗特芬德通过类似密码解码方法成功破译了古波斯字母,这标志着另一扇大门已然敞开。一系列事件促成了阿卡德字母以及其他所有西亚民族所借用的字母系统逐渐被揭晓,其中尤以贝希斯敦铭文为代表,其三种字母——古波斯、埃兰及阿卡德,为后续工作提供了一把强大的工具。
1857年,当英国人罗林森成功破译阿卡德字母时,他获得了“亚述史料”(Assyriology)的尊称。然而,在此之前,对于最初使用这些象征的人们,即那些发明出“世界第一”的伟大但神秘的人来说,我们几乎什么都不知道。此刻,让我们走进那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地方,与刘昌玉博士共同探索这个迷雾重重却又充满希望的小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