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茕茕孑立的汉字资料历史沉浮间的物品留痕

茕茕孑立,孤独如影随形。成语解析:茕茕孑立,形容极度孤单无依,有如一个人只有自己的身影相伴,无亲之靠。出处多有,如晋代李密的《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唐代柳宗元在书信中也曾提到此成语:“茕茕孑立,未有子息,荒隅中少士人女子,无与为婚。”

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一说是源自晋武帝司马炎时期。在那时期,由于战争和政治斗争导致了许多人的失去家园和亲人。李密便是其中之一,他早年丧父又被母亲改嫁,所以他一直由祖母刘氏抚养长大。他在西蜀官至尚书郎,但当东吴灭亡后,他却不肯仕途求荣,而是选择留下故土。这让司马炎非常看重他的忠诚和坚定,因此特意派遣仆人侍奉他的祖母,并允许他先尽孝再尽忠。

这个故事体现了“以孝治天下”的伦理观念,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忠诚、孝道的高度评价。而李密通过《陈情表》的写作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故国深厚的情感以及对于国家责任感的平衡,使得这段历史成为我们今天理解“茕茕孑立”这一成语含义的一个重要参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