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数据驱动历史上用谋略取胜的故事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数据驱动:历史上的用谋略取胜的故事,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在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田登的州太守,他性格心胸狭隘且蛮横。由于他的名字“田登”,他禁止州内百姓说出任何与“登”同音的字。这一忌讳有着深远的来历。

蒲田村,这个依山傍水、方圆几千里的村庄,树木茂盛,水清田肥。这些地方,大多归于富翁“田百万”所有。他请风水高人卜卦,最终得了儿子,并命名为“田登”。算命者预言晚年得子必定升官晋爵、金银财宝滚滚而来。

然而,生下来早产的大大的脑袋和极小鼠眼的 田登,从小顽劣欺负小朋友,他们常拿“凳子”取笑他。于是,他向父亲要求:“他们都拿‘凳子’取笑我,我长大当官以后,一定要让所有人都不说这个字。”

之后,当上太守后,他命令州内百姓不许说与“登”同音的字,要用某字代替——花园里的灯心草叫做开心草,灯台、灯罩、灯笼得叫亮托、遮光、路照,即使吹捧太守也要改为爬峰造极……违反者将被加重处罚。

有一天,一仆人因闭灯被捕,被衙役带上公堂。当其求侥时,只是因为天刚亮就去厅前闭灯,不知犯了什么罪,被衙役蹬了一脚差点被蹬下凳子。太守大怒,将仆人五花大绑判五十大板。

从此以后,无论是文武百官还是民间百姓,都不敢直呼他的名字。在元宵佳节期间,由于不能使用“灯”,告示贴出时,用了“火”的字,使告示写成:“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这导致外地客人误以为官方计划在城里放三天大火,而当地百姓更加愤怒对待这种无理专横行为。

最后,“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民点灯”的典故便流传至今,以形容统治者任意为所欲为,却限制人民自由,以及自己任意行事却严格要求别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