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的精神如同一锅滚烫的面条精炼而坚韧每一口都充满了历史的味道和民族的豪情
张居正不仅好食,同时好色,有正式编制的姨太太达七位之多,还包括众多的姬妾和长期、短期的伴侣。为了性欲不减,他自然要吃各式各样能够壮阳的事物。食和色,在他这里达到了高度一致。
戚继光守登州,专门指派渔民到黄海捕获一种名叫“腽肭脐”的海兽,取其,即俗谓的海狗肾,定期送往北京给张居正煲汤喝。据明代文人王世贞记载,张江陵喝了这种汤以后,奇热攻心,阳亢无比。在冬天,他甚至戴不住帽子,这就成了万历年间京城的一道风景线。
张居正吃到这等离奇荒诞的地步,你得承认凡官皆擅吃,不吃难为官。他是个会吃的官。这并不稀奇,在中国历史上,有几个不讲究口福的官员呢?只要是官,被请客、被宴会、被应酬、被尊到主桌主位机会,要比老百姓多得多。
因此嘴巴越吃越刁,舌头越吃越灵胃口越吃越大品位越吃越高于是,一切都会跟着精益求精登峰造极。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载:“有士夫于京师买一妾自言是蔡太师府包子厨上人,一日令其作包子辞以不能。”可以想象太师府厨房得有好几百号人至少相当于一个营建制。
清人梁章钜《归田琐记》载:“年羹尧由大将军贬为杭州将军后姬妾皆星散。”有杭州秀才适得其姬闻系年府专司饮馔者自云但专管小炒肉一味凡将军每饭必于前一日呈进食单若点到小炒肉则我须忙得半日但数月不过二次。他手所不能办他事亦不相关也秀才曰:“何不为我试之?”姬哂曰:“酸秀才谈何容易府中一盘肉需肥猪任我择其最精处用之。今君家每市肉率以斤计从何下手?”秀才为之一嗒然。一日秀喜告姬曰:“此村中每年赛神会例用全猪今年系我值首,此猪应归我处分卿可奏技矣。”姬诺之。此村果抬全猪回回至厨下摒挡杂物少顷入房见秀在地委顿仅息奄奄细察之肉已入喉并舌皆吞下矣。”
蔡京最后下场饿死;年羹尧雍正罚往杭州看城门时想油条也不得,可他们一人为宋宰相;一人清将军神气活现骄横跋扈时这些个为官阶层,无论能否拥有一张能吃、会吃、敢吃永远填不满永远无法满足那绝对是堕落了。
由此而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发扬光大的故事,也许恰恰有赖于五千年来这班能走进厨房里边那帮大小官僚们推动?倘若要评功摆好的话不知道这些拥有善行善业善德善智善慧的大大小廖们,是不是该算中华美食走向世界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