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明朝那些事儿中的演员告老还乡历史画卷上的归宿之旅(图)

在古代中国,官员的退休制度被称为“告老还乡”,这是一种允许年迈或多病的官员提前辞职返回家乡的制度。这种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汉朝,发展到唐朝,并在宋、元、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中国》杂志最近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由靳友成撰写,该文详细介绍了这一历史悠久而重要的制度。在古代,退休并非简单的一件事情,它是对官吏终身服务后回归平民生活的一种安排。官方规定将会根据年龄来决定官员是否可以退休,但有时候,即使没有达到正式退休年龄,一些因病或者其他原因也能够申请提前退出仕途。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大清宰相刘罗锅由于年岁已高,便向皇上请求告老还乡,这样的情形深入人心。而实际上,在古代,有三种主要情况会促使主动要求“告老还乡”:一是为了回避权力斗争,如越王勾践的大臣范蠡;二是因为无心于官场,如晋朝县令陶渊明;三是由于客观条件,比如体弱多病,不堪重任。

此外,还有一些例子显示即便身体状况不佳,也能获得皇帝恩准提前退休,如唐太宗时期的开国元勋李靖。但也有例外,如著名经学家张禹,他虽然多次请求告病还乡却未获批准,而是在强留的情况下继续工作。这一制度对于人才资源流出的良性循环,对农村经济和文化交流都产生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