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国公杨洪
杨洪(1381年—1451年),字宗道,江苏人。《明史》有传。 杨洪出身于将门世家,其远祖是北宋名将杨业,世代多为朝廷倚重的战将,其家也随军辗转定居于县。他的祖父杨政在明朝初年的征战中立下军功,被提升为汉中百户。他的父亲杨璟在一次战斗中,战死在安徽灵璧县。年轻的杨洪为父报仇,从了军,参加到随明成祖北征的行列。 永乐七年(1409年),28岁的杨洪奉诏出任开平卫百户之职,次年,率部随永乐皇帝北征,在斡难河的战斗中,他单人独骑杀入敌阵,俘获了很多人马,被晋封为千户。宣德四年(1429年)开始,率领200精锐铁骑,常年巡守边塞。英宗即位以后,因为杨洪足智多谋、屡建奇功而加以重用,在12年中,九度升迁,历任游击将军、都指挥佥事、副都督佥事、都指挥同知、右参将、都指挥使、都督同知、左都督、总兵等官职;在保卫边关的重要战斗中,他数擒敌酋而从未受过小挫,受到朝廷重臣的交口赞誉。北方诸部族也畏之如虎,尊称其为“杨王”。这期间,杨洪还加筑开平城(今独石城)、拓展龙门所,从独石口到潮河川增设堠台60个。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土木之变”。瓦剌大军压境,沿途城堡俱被攻陷,独有宣府得以保全。瓦剌军首领也先虏英宗北去途经宣府,假英宗之命令杨洪开城,杨洪拒不受命,也先无计可施,只好带英宗绕道而去。十月,也先又取道西南由紫荆关攻入,直逼北京。杨洪急率精兵2万抄其后路,敌军大败而去,大批辎重被截获,京城保卫战大获全胜。杨洪被封为昌平伯,仍旧镇守宣府镇,负责保卫京城和昌平县境内的先帝陵寝。代宗即位不久,也先又率领数万铁骑绕过杨洪的防区,杀进紫荆关,包围了京城,杨洪率领2万铁骑日夜兼程,火速勤王救驾、护陵。也先听到消息后,闻风丧胆,急忙南逃。杨洪率部一直追杀到霸州,追还了被也先掠走的万余人畜,俘获敌将48名。后代宗晋封他为昌平侯。通过这次也先出奇兵围困京城事件,代宗看到了杨洪的勇武可依,就让他统率2万精兵,常年留守在北京,保卫京城和帝陵,仍旧兼任宣大总兵职务。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还授予他“奉天翊卫宣力武臣”的功勋荣衔,给他颁发了世代免死铁券。 由于北方战事不断,边防不稳,景泰二年(1451年)五月,已经70岁高龄的杨洪又挂镇朔将军印,统兵复镇宣府。这年冬天,杨洪因年迈体弱、身患重病,屡治不愈,景帝派御医临视,又接回京城医治。不久,终因年事已高,不治而逝于京师。先葬于北京西山,后人遵其遗嘱迁至赤城城南其母亲的原葬墓地,保存至今。朝廷追赠他为颖国公,谥号武襄。 杨洪戍边期间,重文兴学,创建了开平卫学、云州、马营、龙门所社等,使百姓将士有书可读。杨洪劝人向善,马营庙群、赤城静宁寺、独石口镇疆寺、温泉瑞云寺、龙关普济寺、金阁山灵真观都是他鼎立修建的。他的故事在塞外各地民间广为流传,5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对他的事迹依然是耳熟能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