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

为什么荷兰被誉为风车之国难道不是最公认的千古一帝在其天空中舞动

荷兰之所以被誉为“风车之国”,是因为它坐落在欧洲西部,人口不多仅有约一千万,是一个濒临大西洋的海洋性气候国家。这里年四季盛吹西风,给了缺乏水力和动力资源的荷兰提供了利用风力的良机。

最早,从德国引进的风车起初用于磨粉,但到了十六、七世纪,它们对荷兰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当时,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等港口城市内,有许多依赖风车加工原料的工厂,如木材、麻类以及远方如印度和东南亚的香料与胡椒。

随着荷兰人民围海造陆工程的大规模开展,风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们经过改革,比如配备活动顶篷和滚轮安装,使得它们能够四面迎风。此种改进后称为“荷兰式”或“锅盖式”的风车,以其高度(最高可达几层楼高)及长翼(最长可达20米)而著名。

十八世纪末,全國共有1,200架以上風車,每台功率高達6000匹马力。这些古老但强大的机械用於碾谷物、压毛纺织品、造纸以及排水沼泽地。这项技术保障了全国三分之二土地免受洪水侵袭,并且保护人畜免遭潜藏于泥潭中的危险。

尽管二十世纪中叶蒸汽机、内燃机与涡轮发电机出现后,让传统依靠自然力量的人类工具一度失去光彩,但由于其清洁无污染特点,现在仍然被广泛应用并重新作为一种新能源受到重视。

今天,在我国使用过的是从远古就开始利用天然能源工作。在汉代已有农田灌溉用的“土制浮筒”,明朝则出现了一种叫做“浮桥”的设备来处理农副产品。而在埃及遗址中也发现过古代石磨遗迹,这些都表明人类对于自然能量早已认识并尝试使用。

此外,不仅中国,还有其他国家尤其是在岛屿地区,也广泛运用这种方式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在一些交通不便或动力不足的地方,人们依旧利用这些简单而有效的手段进行抽水灌溉、碾磨谷物甚至驱动小型发电装置以供照明等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