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何宠爱和绅原来他有马的故事
在大清王朝的历史上,清高宗乾隆是一代英明君主,大和绅是一个奸佞小人。以乾隆之英明却宠幸劣迹斑斑的和绅长达二十余年,是君臣相得,还是别有隐情?是乾隆看错了和绅,还是和绅钻了乾隆的空子?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是千古奇谜。
近日夜晚无事,我闲读《乾隆原典》和《和绅传》,细加研磨,渐有所得。方悟乾隆与和绅之关系绝非世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其中攸关两人际遇、性情、爱好与志趣等诸多因素,说到底,他们二人之间是一个相互依存、互相利用的矛盾统一体,原本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融洽关系。
据《清宫遗闻》记载:乾隆做太子的时候,一次因事进宫,看到了父王雍正的一个妃子娇艳无比,她正对镜梳妆,不禁想开个玩笑,就从后面用双手捂住了那个妃子的眼睛。妃子不知就里,用梳子往后击打,那正好打到了乾隆的额头上。母后见了,就说那个妃子调戏太子,将她赐帛自尽。悲痛地说:“我害尔矣,我魂而有灵,其复与吾相聚乎?”
后来,他入宫侍驾,以前的那位冤死妃子的胎记保富贵,这点深得皇帝嘉许。他不仅善于从各省封疆大吏、盐政织造及富商大贾那里聚敛钱财献给皇上,而且还首倡在朝廷施行“议罪银”,收入所得全部并入内务府特别收入,以满足皇上的生活需要。这点深得皇帝嘉赏。
他不仅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文,还能巧答应对、处理政务干练决断,都甚合乎皇上的心思,是皇上晚年的不可多得助手。他“以帝心为心”,处处变着法儿哄皇兴,可谓心腹密臣。
他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对天子的耿耿忠心,对天子的每一个喜好都能准确预测,让天子感到自己的存在如同风中的一抹影,如同春夜中的一缕香。他总是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自己忠诚,比如自称奴才,而不是像其他大臣那样自称臣或老臣,有时碰上天子的咳唾,他也总是亲自“以溺器进之”,时时刻刻都给天子的感觉留下自己人的感觉,这在个人感情上对于取得信任绝对是必要的。
被抄家时,他家的良田八千多公顷,当铺、银号遍布全国各地,最终家财8亿多两白银。这一点证明了他的胆大妄为都是对下不对上的,在皇帝面前,他们绝对都是清白廉洁的人,他们聚敛的钱财都是在合法名义下进行,所以他们没有什么可怕的地方。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这群狡吏们出现,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而且也有着封建官场机制的问题。在封建制度下,只要获得了最高统治者的信任,无论他们怎么做,都不会有人追究他们。而且这些狡吏们都懂得:只有把功夫下在最高统治者身上,有这个大的树保护伞,他们才能高枕无忧。而其他大臣攻击他们,也只能用最高统治者的标准去衡量是否正确,因为权力至高无上,只要能够得到最顶端的大树抱持,小人物自然可以成为巨星。
所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即便现在我们回头再看,也仍然觉得这是一个令人费解又充满智慧的小故事,它揭示了一段历史中的真实情况,同时也反映出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即使是在权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也不能完全排除私欲驱动行为产生,并通过各种方式维持其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