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甘露之变中国历史人物背后的反复考量与结果深远影响
背景
安史之乱后,唐朝宦官势力开始坐大,唐德宗委任宦官掌管禁军并且成为定制,从此宦官势力变得不可抑制。
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唐敬宗被宦官刘克明杀害,另一宦官王守澄立文宗为帝。文宗向来不满宦官专权,大臣李训、郑注知道文宗有反抗之心,便与文宗密谋诛灭宦 官。李、郑二人是因为王守澄的引荐而得以进入朝廷任高职,文宗认为与二人谋事不易引起宦官们的警觉。当时,外人仅知道李、郑二人倚仗宦官擅作威福,却不知道二人原来与文 宗另有密谋。大和九年,文 宗以李训之谋 杖杀曾参与杀害唐憲 宗的 宏志,不久又以 李、郑 之 谋 赐 王守澄死。
过程
李训和郑注本来约定由郑注以协助王守澄的葬礼为名,将数百精兵前来,但由于争功发展成势不两立的情况,最终导致计划失败。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廿一日晚,上述情况发生,在含元殿内,一场混战爆发,大批朝中重要人物被杀,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史称“甘露之变”。
影响
“甘露之变”后,北司(即宫中的禁军)对国家政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中书省、门下省则沦为形式上的机构。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这一事件所造成的心理恐惧以及实际上失去实权,使得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进士还是其他高级公务员,都会在出行前告别家人,因为说不定何时就会被捕或遇难。此事件也使得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种无休止的恐慌状态,这直接推动了皇帝权力的进一步丧失,以及更加严格控制民众生活的情形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