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三种定情信物八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在自然景观中的应用与探究
1.同心锁:伉俪曾盟金石约,生死誓结同心锁。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善良的女孩和忠厚的后生相爱了,可是做商人的父亲不想让女儿过穷苦的日子,偏偏把她许给官家的公子。婚期来临的时候,后生勇敢地抢出了新娘逃到了山里。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之际,他们挽着手从山上飞身跳了下去,只留下两把锁在一起的石锁。这是一个美丽的寓言,一個虔诚的祈愿,一個永恒不变的承诺。一对相爱的人将自己的名字刻在锁上,将两个人的心紧紧地“锁”在一起,无声中已经倾注了自已的情感。
2.红豆: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在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这些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一棵棵都结满了一树红豆,被人们称之为相思豆。
3.梳子:结发同心,以梳为礼。在我国古时候,送梳子代表私订终身,有一辈子都要纠缠到老的一种意思。当女子出嫁前,她们家人会为其梳头时,也常常云:“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梣子孙满堂”,既包含了家人的美好祝愿,也有爱意传递的一种方式,因此,不少地方也有情人之间送梳子的习俗。
4.罗帕:帕出佳人分外香,天公教付有情郎。在古代多用于传情带着说不清道不尽的心意。“有女子手执罗帕巧笑嫣然”,想那女子伫立于万花丛中,用罗帕角飘忽暗送秋波,让人怜愛之意顿生。此外,由于轻质易掉落,在许多故事中,不少青年男女都是通过拾到罗帕而认识,并随后相恋。
5.香囊: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在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表明青年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小饰物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所以恋人们也常将它当做礼物互赠,以表达衷情深意。
6.玉佩: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我国文明史上,对玉具有特殊的地位,《五经通义》说玉“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於信”。孔子的评价更是深远,他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等君子的品节。而且由于其珍贵与难得,所以成为一种理想的情侣间交流感情的手段。
7.绾臂金(臂钏):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这是一种我国古代女性所穿戴并修饰身体部位装饰品之一,是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可以三至八圈或十二三圈,更显得精细考究和华丽典雅,而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都呈现如若多个手镯般璀璨夺目,使现代观者仿佛置身其中,与那个年代共享风韵与文化趣味。
8.耳环(珠珠):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我国女性从很早开始就开始使用各种耳饰打扮自己,最早记录见《山海经》中的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而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闲情偶记 生容》里将耳饰里的小巧简洁样式称作“丁香”,繁复华丽样式称作“络索”。
9.钗(玳瑁钗):何以慰别离?耳后的玳瑁钗。这类器具除了作为一种装饰品,还被视作一种寄托感情的手段。例如,在历代关于分钗寄情诗词里,最让人伤怀的是白居易的话题——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将黄金合分钿,但教心如金钿坚天上人人间会相见。但此恨绵绵无绝期,是他写给林黛玉的一首诗,其中隐含了他对林黛玉深切的情感和未来的憧憬,这也是一个关于永恒与悲剧结合的心灵探寻。
10.簪(搔头):何以结相 于?金薄画搔头。这名词由来颇丰,如汉武帝宠爱李夫人的故事以及其他各族民族对于簪作为象征意义上的不同理解,它既可作为仪式用的工具,又可作为个人生活中的日常用品,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人类对于友谊与亲密关系的一种崇尚精神,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有人选择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