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

夜未央的卜算师

春秋时期,陈国的国君将太子御冠杀死,公子敬仲见势不妙,抽身往齐国而逃。齐国之主齐桓公不但不轻视这个落难之人,还非常器重他,想封他为卿士。可是敬仲说什么也不肯接受,非常客气地辞谢道:“我是逃奔而来的客人,如果您能够宽宏地饶恕我,把我置于您的庇护之下,使我免于一死,这就是对我的极大恩惠。我怎么还敢接受贵国的呢?如果我不知足而应承您的要求,齐国官员们一定会看不下去,会起来谴责我,所以我请您收回成命!”

齐桓公听罢敬仲一席话,觉得他说得句句在理,就更加喜欢他了,于是封他为工正之职,负责管理各种工匠。敬仲觉得自己刚刚拒绝做,现在对较低职位的任命再也不能推辞了,也就接受了下来。

两人的关系越来越亲近,他们常常一起饮酒作乐。一天晚上,他们在尊贵的府中举行了一场盛宴,一直喝到天黑。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个人都沉浸在欢乐和放松中,但当酒意上涌时,却似乎没有人注意到时间已经过得飞快。

就在这时,一位仆人提议点亮蜡烛,让他们继续享受美好的时光。但就在此刻,有一个人站起身来,他是一位深谋远虑的人。他知道,无论多么愉快的一次聚会,最终都要有一个结束的时候,而不是永远持续下去。

“我们只占卜过白天饮酒,并没占卜过晚上饮酒,不知是否吉利。”这句话如同冷水澆熄了人们热烈的情绪,让每个人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从那以后,在任何一次聚会或宴席上,都有人提醒着大家:无休止的欢乐是有限制度的,而真正的大智慧,则在于能否保持清醒头脑,对待一切事物持有一种适度与节制的心态。

因此,“卜昼卜夜”成了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那种没有限度、不断延续到深夜甚至更晚的地方娱乐活动。这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即使是在最愉快和放松的时候,也要保持理性和自控,以确保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能保持平衡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