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中饱私囊之典故自然景观中的书卷风光

我来重新表述一下关于"中饱私囊"的内容。

首先,什么是“中饱私囊”呢?这成语的意思很直接,就是指那些在工作或职责之下侵吞经手的钱财,以此来获取个人利益。那么,这个成语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关于“中饱私囊”的古代典故。

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末年,那时晋国由赵简子,即赵鞅,治理国家。他虽然是个有才华的人,但却不善于管理自己的下属官员。

有一次,由于国家财政困难,赵简子命令税官去征收赋税。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巨大利润空间的机会。临行前,税官还是小心翼翼地向赵简子询问这次征收的标准。赵简子回答说:“应该既不轻也不重。如果征收太重了,那么国家可能会变得富裕,而百姓则将陷入贫穷;如果征收太轻了,那么百姓可能会变得富裕,而国家则将陷入贫穷。你们若无私心,就能做得很好。”

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叫薄疑的人对赵简子的行为表示出了批评,说:“根据我的看法,您现在掌握的大权实际上是在‘中饱’。”

当时的情况是:上面(即政府)国库空虚,没有资金;下面(即民众)百姓贫穷且饿肚子;而中间那些贪婪的小人却因为腐败而变得富有。这番话让赵简子感到震惊,他意识到了自己和他的政府机构存在的问题,并开始大力整顿吏治,礼待贤良之士并选用最适合的人才,为他的家族立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让我们看看“中饱私囊”的具体释义:

【解释】:这里,“中”字代表的是从中央到两端,“饱”字意味着满足或充盈。而这个成语中的“私”,则指的是个人、私人的利益。

【出处】:据记载,这段话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示例】:例如,在清代文学家李绿园的一篇作品《歧路灯》第七回里,有这样一句描述:“小人贪利,事本非常,所可恨者,不曾济国家之实用耳。”

所以,“中饱私囊”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款、使自己腰包鼓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