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哲族的历史发展与渊源摘抄50字汉字资料
赫哲族:东北古老民族的历史足迹与文化传承
在中国东北地区,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赫哲族,他们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以及少数人散居于桦川、依兰、富饶三县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市。
赫哲族的先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肃慎人,历史可上溯至6000-7000多年前的密山新开流时期。在不同的朝代,他们被称为肃慎、挹娄、勿吉和黑水靺鞨。康熙二年(1663年),《清实录》首次记载了“赫哲”这个名字,这个名称得以传承并成为今天所用的族称。
清顺治初期,即自1644年起的几年内,赫哲部被清政府编入户籍形成了族体。人们曾称呼他们为“高尔谍”、“戈尔德”、“乌德哥”、“阿枪”及“阿其泱”,或称之为“那乃”人。在中国清政府刊刻的《皇清职贡图》中出现了今天赫哲族三个组成分支——奇楞、三姓和七姓,其中奇楞有与鄂伦春同源说和姓氏说等几种解释。
随着时间推移,“那乃”的意义也发生变化,一些文献将其译作果尔特人。而对于外界,他们通常自称为“赫哲”。这个名称来源于对音变而来的"黑斤"或"黑金"等词汇,而这些词汇又是对其他如黑津、黑筋等词汇的同音异写。
今日,在我国境内约有4600名赫哲族人口聚居于四处地带:同江市街津口、新城子、二道湖、三道湖;饶河县四排;佳木斯敖其镇敖其村。由于历史原因,赫zech tribe是一个跨国民族,在俄罗斯境内也有两万余名那乃人,是当地居民所说的另一个叫法。
与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如肃慎、挹娄、高句丽女真等有着密切关系,公元1608年的反抗建州女真的征服,以及1651年的反击沙俄入侵者,都展示了这支民族顽强抵抗外来侵略压迫斗争精神。1931年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也激发了他们参与抗日斗争的情景。
总结来说,作为一支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背景的小型民族群体,通过不断学习了解自身宗教礼仪歌曲舞蹈衣着服饰民风民俗,我们更深地认识到了珍贵的人文财富,并且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