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入膏肓的朝代顺序物品中的历史痕迹
我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关于“病入膏肓”的典故。这个词的意思是指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到了无法医治的地步,就像古人把心尖的脂肪叫做“膏”,心脏与膈膜之间的空隙叫做“肓”。这句话比喻事情发展到了一种无法挽回的地步。
在很久以前,有一次晋国的景公杀了两个赵国的人,赵同和赵括。后来,他梦见一个厉鬼,这个厉鬼披散着头发,用一种可怕的声音责问景公:“你为什么要杀我的子孙?你这么做是不仁不义的!”厉鬼还破坏了景公的大门和正门,然后追进内宫,对景公进行攻击。景公害怕极了,急忙逃向内室,但还是被惊醒。他吓得不得了,便召来了一个巫师来解释他的梦境。
巫师告诉他,如果不要吃新麦的话,那么他的病就可能好转。但当秦国派来的医生医缓来到晋国后,他诊断出景公患的是一种不可治疗的疾病。这是一种神秘而又致命的情形,即使是最好的医生也难以治愈,因为它已经深入到了心脏之下、膈膜之上的地方。
尽管如此,当医缓离开后不久,景公忽然想起那个巫师的话,又命令人们献出新麦,并让他们煮成粥给他吃。但就在他即将品尝那碗粥时,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立即停止并召唤那个巫师进宫。在面对巫师时,他指着那碗未曾尝试过的新麦粥,说:“这是不是就是什么?”然后命令左右手将那个巫师推出去斩首。
但就在此刻,不幸发生了,一位小臣在凌晨有个预感,在梦中看到景公开死。而到了中午时,那位小臣再次进入皇宫,只见场合平静地背出了一具死体,而那个人便是晋国王朝中的领导者—— 景 公。他的一生因一顿未曾品尝到的新麦粥而戛然而止,而这个故事,也就成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语——“病入膏肓”,形容事态已至不能挽救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