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夜游野兔岭历史故事成语点亮社会光辉
六十大寿之际,乾隆帝心怀激动,仿佛自己仍是壮年时期,无腰疼气喘。心中一动,就想效仿先辈康熙帝举办千叟宴,以彰显皇恩浩荡,与民同乐。这项盛事自然要交由心腹之人和来办理,而他则计划前往江南游历。
乾隆生平共六次下江南,这次是最后一次,他化作商人身份踏上了旅途。在湖州地面,他见到了鸟语花香、湖光山色的美景,不禁兴奋异常。无意中登上了一座名为野兔岭的险峻山峰,那里因多野兔而得名,一般猎人不愿涉足,因此成为了野兔的乐园。
岭上有一座小庙,洁净高雅,乾隆身怀武功,却未曾畏惧山路艰难。他决定在此休息一晚,然后继续前行。庙内,有位老方丈知空和一个小僧释远,他们见到这位身着华贵衣衫的客人,便匆忙迎接入门。
落座后,知空与乾隆谈论古典故事,而释远则外出准备斋饭。不久斋饭便端上来,但乾隆失望了,因为菜肴只是一些野菜红薯。他在皇宫中习惯了珍奇异味,这些简单食物如何能满足他的口味?老方丈看出了他的不悦,便解释道:“施主不知,我们这里正受灾,大批农民都需度过饥荒,更何况有这些吃的。”本来如此,但乾隆还是拿出带来的干粮自给,并将剩余分给了知空和释远,他们自然万分感激。
夜幕降临时,知空安排乾隆就寝于东厢房。但天色已晚,即使躺下,也睡不着。子夜时分,他仍然无法安眠。他思考着湖州受灾的事宜,却没想到地方官并未奏报这一情况。他正在烤大饼的时候,突然瞥见西厢房亮起灯光,不由得好奇,都这么晚了,小僧人释远怎么还没有睡觉?
他悄无声息地走向西厢房窗户,用手指舔开窗户纸一窥究竟,只见释远正用油灯烤夜壶,但每烤完一阵,就转一下,再烤另一阵。而且夜壶口仍旧堵着,这是在做什么?但他没有直接问,而是悄然返回东厢房闭目养神。这就是他多年的微服私访经验,在深山古寺,对陌生人的了解总会让他保持谨慎,因为怕被发现自己的身份而遭遇麻烦。
第二日清晨,当便醒来告别时,被知空拦住:“施主慢走,用过斋再走不迟。”但由于知道这是个借口,又不好意思拒绝,只好坐下来等待。当斋饭端上桌时,他惊喜地发现已经换成了白米饭。这真是奇迹之一夜之间怎么就有白米了?老方丈解释说:“今早我起床开庙门,看到了门外放置的一袋白米,我觉得这一定是贵客临门,我佛特意恩赐的吧。”
听罢暗自骄傲:自己真的是龙天子啊,即使住在破庙,也能得到佛爷送粮食。但当看到三碗白米之后,他才意识到这是何等奢侈。此刻情绪稍缓,再次告别后离去,此行虽然因为误会而有些尴尬,但是也让他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点点温暖与善举。此行虽短暂,却对他的性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让他更加关注民间疾苦,更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人民脱贫致富,为实现“稀土”政策进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