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

乾隆夜游野兔岭踩着历史的足迹在社会的长河中寻觅古人的智慧

六十大寿临近之际,乾隆帝深感年华如流水,心中不禁兴奋。遂想效仿先祖康熙皇帝举办千叟宴,以示皇恩浩荡,与民同乐。这一宏伟计划自然要委托于自己信赖的臣子——和珅。同时,他本人则打算假扮商人,前往江南一游。

这次江南之行,是乾隆历来六次下江南中的最后一次。他选择了隐姓埋名,不欲以君子身份被识破。在湖州地面上,他见到的是鸟语花香、湖光山色的美景,也感到无比兴奋。

在野兔岭上,一座小庙吸引了他的注意,这里洁净雅致,便是他武功所至而不恐惧的地方。庙内有一位老方丈知空,以及一个小僧释远,他们看到客人的非凡外表,便匆忙迎接入门。

在禅房休息后,知空与他谈论着古代典故,而释远则去准备斋饭。不久斋饭便端上了桌,但令乾隆失望的是,只有野菜红薯两样。他习惯于宫廷中的珍奇美味,对此却有些难以下咽。老方丈察觉到了他的不悦,便解释道:“施主不知,我们这里正遭遇灾害,山下的百姓都要度过饥荒,更何况对我们这种地方的施舍。”于是乾隆拿出带来的干粮,与他们分享,他们感激万分。

夜晚,当天色渐晚时,知空安排乾隆安歇于东厢房。但是由于心情沉重,他无法入睡直到子夜时分。当他醒来后,又开始思索关于湖州是否受灾的问题,因为没有任何奏折报告这样的情况。他正在烤大饼的时候,看见西厢房窗户纸上有灯光,就悄悄走过去窥视了一眼。

一看之下,他更加困惑,那里的释远竟然正在烤夜壶,但是口未开启。这让他意识到可能是一种特殊的方法。不过为了避免误会,他并没有追问,而是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安稳。一整晚下来,没有一点进展,只好再次陷入沉思。

第二天清晨,当他起身告别准备离开时,却被知空拦住:“施主慢走,用过斋饭再走不迟。”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份白米饭出现了,让人惊讶的是,这是在昨晚的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之后出现的。此刻知道真相,即使如此,也只能静观其变,因为这是佛爷赐予的一份恩赐。而且,在这样的人间烟火气中吃得满腹欢喜,无需多言,其实就是一种高级享受,所以就这么接受吧!

但其实呢,这一切背后的故事还是非常复杂和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