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残忍了背后的故事竟是这样一段古老的典故
在邓艾消灭蜀汉后,刘禅仍留于成都。钟会、姜维的叛变让司马昭认为留下刘禅不太妥当,便派贾充将其接到洛阳。
刘禅本性昏庸,诸葛亮时期全凭他掌管军政大事,他自不敢过问。诸葛亮逝世后,虽然有蒋琬、费袆、姜维辅佐,但他毕竟不如诸葛亮谨慎。蒋琬、费袆去世后,宦官黄皓得势,蜀汉日渐衰败。
至蜀汉覆亡,大臣们死散,只剩低级官员郃正和刘通随同而来。刘禅无知,不知如何与人交际,全凭郃正指点。他平日对郃正置若罔视,却到了这般境地才意识到郃正忠心耿耿。
抵达洛阳,被司马昭以魏元帝之名封为安乐公,并封子孙及原蜀汉大臣五十余人为侯。这是司马昭为了笼络人心稳固对蜀地区的统治。但对于刘禅来说,这似乎是个巨大的恩典。
有一次,司马昭盛宴请 刘禅及原蜀汉大臣,以歌女演出蜀地歌舞。此举激发了许多大臣的悲痛欲绝,只有劉 禎看起来挺有趣,就像在自己的宫中一样。
司马昭观察他的情绪,对贾充说:“劉 禎已无心肝,即使诸葛亮还在恐怕也难以挽回局面,更况乎姜维。”几天后,在见面时,司마昭问劉 禎:“你还想念成都吗?”
劉 禎回答说:“这里很快活,我并不想念成都。”
(“乐不思蜀”便从此流传开来。)
郃正在旁边听了,对这个回答感到遗憾回到劉 禎府里,说:“你不能这样回答晋王。”
劉 禎问道:“那么应该怎么说?”
郃正建议说:“如果晋王再问起,你应该流泪着说:我祖坟就在那儿,我心里很难过,每天都不忘那边。
这样一来,也许晋王会放我们回去。”
劉 禎点头同意,然后,当司馬昭又问起的时候,他就按照郃正的话背下来装作悲伤,但无法哭泣,只好闭上眼睛。
当時,一些士兵笑著說:「這個人的確不是好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