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中国古代的朝代内衣风云
在古老的中国历史中,女性腰部以下地区曾经是没有穿着的空白,直到汉朝时期,才有了穿着开裆裤的习惯。这些裤子仅有两条裤管,将腿部包裹,以防寒冷为主,因此“开 裆”设计就是为了便于时刻调整和方便。在唐宋时期,这种风俗似乎还持续存在,有学者感叹:“古代女子之时尚观念远超想象,其开放程度令人瞠目结舌。”
遮羞对于那些衣物繁复、资源消耗巨大的古代服饰而言从未成为问题。流行于春秋战国、秦汉时代的曲裾深衣,是一款后片衣襟接长形成三角形状,从背后绕至前面,再环以罗纱,这种设计既能勾勒出女性曼妙身姿,又显得低领内露出的斑斓里衣与脖颈线条相辅相成。
就像汉武帝在平阳公主家见到的卫子夫歌妓,那身曲裾深衣不仅展现了她的魅力,还使她最终成为皇后的位置。而这种风格,或许也影响了唐以前对瘦身美的追求。
同样地,在欧洲,也有一段无内衣历史可以追溯,而这一点甚至被用来描写爱国者的形象。但是,对于遮羞的问题,欧洲女性选择的是极其宽松且多层次的钟式裙,它们需要女人双手托持,而且因为过度装饰和钢架支撑,使她们走路都需小心翼翼,不仅占用空间大,而且社会资源浪费严重。
回望过去,无内衣时代,遮羞通常通过无限制长及累赘又束缚身体的手法实现,一方面穿戴变成了艰苦卓绝的一项工程,一方面却又凸显出了性感诱惑,而隐约可见的大腿之间,让人不得不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