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四大诗人中的奇才高克恭(1248年1310年)
高克恭,回鹘人,1248年至1310年间活跃于中国政治文化舞台。其官职达刑部尚书之高位,并以墨竹山水画著称,艺术风格融合米芾、李成、董源、巨然等多家派系自成一家,其代表作《云横秀岭图》描绘出的烟雨林峦景致尤为精湛。他与赵孟頫、商琦、李衎并称元代四大画家。在学问上,高克恭对儒家经典和理学有深入研究,同时他本人崇尚文雅,对仕途持谨慎态度。晚年,他在大都房山隐居,与子孙相依为命。
早年受父亲影响,他在经学领域有所造诣,不仅口头背诵,还心中研习。至元十二年起,他先后担任掾吏及户部主事,以文雅姿态屹立于公卿大夫与魁儒硕彦之间的交际圈中逐渐闻名遐迩。
随后的岁月里,高克恭历任河南道提刑按察司判官以及山东西道提刑按察司判官,在这段期间,因其处理案件的干练和法治精神而受到台臣赞誉。当桑哥执掌朝政时,他被选为右司都事,并改派江淮行省负责考核簿书和施政,此举被认为是“平恕”的改革措施。当时期结束后,被授予兵部郎中的职位。不久之后,当桑哥遭到处罚时,由于他的端介练达之士形象,被重新选拔为江淮行省左右司郎中。在此期间,他致力于定规儒籍并罢弊政,以及荐才望进人才,为当地社会带来了正面影响。
然而,在处理浙西公田问题上,一场关于粮食管理的争议爆发了。据统计,每年的江南输送粮食总量达到四百万石,其中浙西地区占据三分之二,而公田租赋负担极重,这种情况从宋代就已经存在,但民间对于这种制度感到不满。而高克恭坚持认为应当寻求一种更合理的政策来解决这一问题,却未能得到采纳。此后,有理财大臣奉命至杭州进行田粮管理工作,使得浙东夏税增加深受民众困扰,而高克恭则因为拒绝署名反对此举而烧毁了一批相关文件。这一事件反映出他对于保护人民利益的坚定立场,即便是在权力面前也敢于维护自己的原则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