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

谭富英物品于毅王佩瑜唱京剧

他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湖北武昌人,出生于一个京剧世家。他的祖父谭鑫培和父亲谭小培都是京剧演员,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对戏曲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富连成科班学习期间,他师承萧长华、王喜秀、雷喜福等大师,尤其擅长老生角色。经过六年的刻苦训练,在严格的指导下,他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

谭富英不仅唱功出众,而且武技也非常精湛。他后来又在父亲和老师余叔岩的教导下学习了谭派和余派风格,这些都为他日后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基础。他被誉为新谭派,并且是四大须生的之一。

在上海天蟾舞台与雪艳琴合作演出并合拍电影《四郎探母》,这部电影是中国第一部完整情节的京剧电影艺术片,公映于1935年。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空城计》、《捉放曹》、《鼎盛春秋》、《晋楚交兵》、《南阳关》、《珠帘寨》等,这些作品都极受观众欢迎。

解放后,他主持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将相和》,与裘盛戎密切合作,并成功上演,在1952年的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获得奖项。他与张君秋、裘盛戎共同表演的《大、探、二》的表现尤为突出。

1956年,与马连良、萧长华、叶盛兰、高亚男等一流艺人共同参与创作并拍摄了一系列杰出的京剧影片,如《群英会》、《借东风》,这些影片对推广京剧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外,他还与马连良合作多次,其中最著名的是他们一起担纲主角的《十道本》,这场合作赢得了无数赞誉。

随着时间的推移,谭富英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其嗓音清亮透彻,有着丰神秀美之处。尽管他开始时专注于武生角色,但后来转型成为老生,以其洒脱的大方身段和英气逼人的表现在舞台上展现出了刚烈的人物形象。他以简洁明快而洗炼的声音,为传统戏曲增添了一抹现代感,同时保持了朴实自然不做作的情调,使他的声音既具韵味,又不失真挚感人。

通过诸如《群英会》中的鲁肃这样的角色,以及其他多个经典人物,如诸葛亮、大义凛然且视死如归的小蔺相如,以及那些展示英雄本色及胸怀博大的作品中,都能体现出他所秉持的心灵气质。在一些具有历史背景或时代特色的小品中,如《定军山》(扮造)及《战太平》(扮双)更是充分展现了他对于强健勇敢性格特征以及时代精神面的把握能力。

1964年,由于健康原因退休离开舞台,但他的严肃态度对待艺术事业,以及不断追求完善自我创作精神,被后来的许多学子铭记。而作为北京京剧团(今北京 京 剧院)的副团长之一,他留给我们宝贵的一面镜子:如何在艺术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尽量精益求精。这位伟大的艺人的学生包括高宝贤、孙岳及其子李崇善以及其他多位知名者,是他留下的遗产,也是未来继续前行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