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末代皇帝的御膳难吃吗老宦官回忆清朝美食
其实说穿了也不奇怪。对一个德行高尚的人而言,当上了皇帝,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理想,济世安民,救国安邦,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英名永存天地之间。对一个凡夫俗子而言,当了皇帝可以拥有世间最大的权力,拥有无数的艳丽妃嫔,拥有用之不竭的滚滚财富。
很多人心目中会认为,皇帝每天所吃的御膳,用的是全国各地进贡而来的做好的食材,御膳房的主厨们,又都是天下第一流的高手名厨,御膳也应该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味,色香味俱全,鲜美可口,但实际情况却与此大相径庭。
比如清代皇帝的御膳,在老宦官回忆录中被描述为“毫无滋味”,令人发腻。这是因为御厨们遵循着宫中代代传承的固定菜单,这些菜单都已经过几代人的实践检验,无论口味还是安全性,都四平八稳最为稳妥。这些菜肴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古老而无变化”,很少去尝试开发什么新口味新菜式新食材,因为这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问题。
宫外饭庄们最新开发的食材、菜式、风格,对于清朝末代皇帝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品尝到的。而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即使是如此乏味透顶的情况下,也不得不继续供应,因为这涉及到安全和尊严,更是一个不能轻易触犯祖宗规矩的事宜。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不少后妃和宦官私自设立小厨房,从外边采办新鲜食材,为自己准备饭餐。在月底,每家亲王府邸都会向太后或光绪进献一次饭菜,由于没有宫中的那么多规矩,他们能聘请到各地名厨,并且他们制作出的饭菜反而更加诱人。这让我们看到了即便身处最高权力位置,也无法逃避日常生活中的烦恼,而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享受一顿美餐,对于他们来说竟然也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