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清朝幸福生活继承历史遗产
前两个月,我们用一系列文章向大家描绘了清帝国在承接了明帝国的王朝天命后,怎样通过收、战沙俄、定蒙古、进青藏、平新疆,一步步奠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版图。当然,尽管在19世纪40年代,伴随着西方殖民军向东方渗透的加剧,作为古典主义帝国的清王朝也迎来了遭到列强侵略与瓜分的狂潮。但是即使如此,到1912年清帝国灭亡、中华在南京宣告成立之时,清帝国控制的130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也只丢失了160余万平方公里。
阴影部分为晚清丢失的国土,大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一成三。相比之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巅峰时期领土达550余万平方公里,却在一战之后萎缩到了安纳托利亚地区;大英帝国从“日不落”变成了二战后回归英伦三岛;沙俄则更不必说,现在俄罗斯几乎是彼得大帝以来地缘环境最为恶劣。图中阴影部分为晚清丢失的国土,大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一成三。
《清帝退位诏书》阐明:“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以法律形式将全部1140万平方公里领土交由中华继承。这就意味着,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也有超过90%的人口和领土得到保留,使中国避免了一次大的分裂,从而保持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形态。
现在网络上有种言论,说“中国的地都是解放军打下来的,与清朝没有一点关系”,这种言论试图切割历史,把解放军对边疆地区所做贡献与古代中国历史隔离开来,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观点:解放军进军边疆,是去解放被压迫人民,让他们摆脱外来势力的统治,而不是征服谁的土地。如果解放军没有打下的地方,就算不属于中国吗?
同样,在国家意识形态建构上,用儒家文化融合各民族文化以巩固统治,如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一理念对今天多元化社会中的重要性。在蒙古各部当中,皇帝也是继承成吉思汗黄金家族法统的大汗,以尊重信奉格鲁派佛教等方式有效掌控漠南及漠北蒙古高原。而对于新疆地区,则是民间纠纷仲裁者,同时也是宗教矛盾调节者,这些经验至今仍影响着我国处理边疆问题的心理和行动指引。
《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西迁节庆典活动》,每年都有数百名锡伯族人穿梭于繁华街头,他们正在纪念乾隆时期自东北故地奉旨移居新疆守卫边境的情景。这一切体现出一个事实:尽管时间流转,但许多时代留给我们的记忆和智慧依旧闪耀着光芒,不仅限于今日。我希望能够展现更多关于这个主题的问题,并深入探讨如何让这些遗产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