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沂教育科研信息网湘军科技先锋手书情书195封株洲航空的报国英才
编者按: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要通过一代又一代科技人的实践来传承和发扬。为了弘扬科学精神,激励更多的人才创新发展,红网与时刻新闻携手湖南省科协,以此为契机,将一些有担当、有作为的科技工作者选出来,讲述他们的故事,为大家展示科技湘军的风采。
在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担任主任设计师的是李加强,他来自山东,是清华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博士毕业生。2022年毕业后,他接受了北京、成都等地头部企业的offer,但他选择留在株洲,因为他心中有一个梦想——航空报国。他说:“最初是航天报国,我选择了工程力学专业,在清华大学博士毕业时,我选择了航空报国之路。”
位于株洲的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是国内唯一集型号研制及预先研究于一体的小型航空发动机及直升机传动系统研究开发基地,与他的博士研究方向高度吻合。“我认定株洲是一个可以实现自我人生的大舞台,有值得托付一生的事业。”李加强说。
入职第一年,李加强就开始主持国家级项目,并负责多个国家级/集团级项目某研究方向技术把关。他目前正在从事发动机结构强度和增材制造创新设计相关研究项目。增材制造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用金属粉末材料逐层打印零部件技术。李加强用《十二生肖》中的镜头解释增材制造:“这里将电脑里的模型制造出兽首设备就是一种增材制造设备。”
航空发动机极其复杂,其高温、高压、高转速要求使其成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但拓扑优化设计往往因制造工艺约束无法实现,阻碍了创新构型应用。而增manufacturing technology提供了一种突破这种限制的手段,它不仅能实现多封闭空腔结构,还颠覆了结构创新设计理念。
然而,加manufacturing technology面临着残余应力的挑战,这对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服役环境恶劣提出了问题。在钱总指导下,李加强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影响结构强度残余应力的特点进行溯源,并通过试验和有限元仿真两种方法对熔覆路径和冷却过程中的应力演化分布进行研究。这项工作为减重10%轻量化设计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在株洲,我迅速找到了‘共振频率’。” 李加強說,這種家國情懷影響了他的選業觀,以及他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初心,也激發了一個專業領域探索欲。但讓他能堅定於株洲“報效國家”,還有一個支持者,那就是他的妻子。她每次回信都給予理解,每當與她通話或讀取來信時,都看到一個無時無刻不想著如何實現抱負、追逐夢想奮鬥青年的事蹟。
自2022年7月至今,他給異地妻子的家書寫作達195封,她們間隔性的對話也帶來了一份安慰。在一次回信中,她給予最大的理解:“每次看你的消息或视频通话,你展現出的樂此不疲以及百分百的一絲希望让我之前的一些擔憂逐漸消散,你選擇的事情越來越正確,我會一直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