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

介子推与乾隆帝的女儿交换物品公元前636年

介子推——被烧死的古代孝子,原名介之推,是春秋时期晋国人,以“割股奉君”和隐居“不言禄”的壮举著称。他的事迹在文献中记载甚少,但由于他随晋献公重耳逃亡19年,经历了风餐露宿、饥寒交迫,最终见证了重耳返回晋国即位的事变,因此深受世人尊敬。

介子推出身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他与狐偃、赵衰、魏犨、司空季子一起陪伴着重耳流亡。他并非历史上的显赫人物,却以其忠诚和勇气赢得了后人的赞誉。

介子推最终因不愿当官而选择自焚,这一行为传统上被看作是对权力的抗争和对个人信念的坚守。尽管他的故事简短,但它激发了一系列文学作品,让他的形象深入人心。今天,在清明节前一天,有些地方还会纪念他,用这个日子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

然而,即使如此,他的人生也充满了未解之谜,比如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以及为什么会因为不想当官而选择死亡。这一切都留给我们的想象去填补,而这份神秘感正是让接下来的千百年中,人们不断地回味和评价介子的故事所独有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