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

为什么汉王说朱瞻基短命范常之谜

范常,字子权,滁人。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才能和忠诚,他的名字在太祖耳边回响,与他的性格意气相得而合,因此被留在了太祖身边的幕下。在处理国家大事时,无论是军事还是民政,范常总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有一次,在讨伐和州的时候,士兵们没有节制地掠夺百姓,这引起了太祖的不满。范常对太祖说:“如果我们只为了获得一座城池,而让士兵肆意杀戮,那么这怎样能够为国家带来长远利益?”太祖听后深感愤慨,对那些无节制的将领进行了严厉批评。

随后,范常提出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计划:他主张收复所有被敌方占据的地盘,并且要求将所有战俘中的妇女遣还给他们家属。这一措施极大地赢得了民心,也减少了战争带来的破坏。面对四面八方不断发生战争的情况,太祖命令范常撰写文告,以祈求天上的神灵保佑国泰民安,其文辞中流露出深厚的情感:

“今天我们的国家纷争不断,大众遭受苦难,没有稳定的归宿,一切都已尽头。如果元朝还未结束,那么那些野心勃勃的人就应该立即承担其责任。我自己也算是一员群雄,请从我开始。如果已经厌倦元朝德治,有天命之人应当回到这里,不要让这些百姓再度陷入危险与痛苦。存亡之机,就要在三月之前得到证明。”

太祖看到了范常的心思,便任命他负责文书工作,并提升为元帅府的一名官员。在平定太平之后,又委以知府之职,说:“你去管理这个地区,它的人民因为战乱而饱受困扰,你可以让他们得到安宁。” 范常以简朴高效的手段治理地方,为学者提供帮助,为贫穷的人提供谷物。他每年秋季收获丰硕,可以供养政府和人民双方都不缺乏。

三年后,当地百姓亲如一家,他又被召回成为侍仪。但是在洪武初年,由于身体原因,他不得不辞职返回故乡。不久,即洪武二年,被再次征召担任翰林直学士兼掌管礼仪等职务。当时皇帝十分重视古代礼乐文化,每次商议有所不同,都请几位儒生来参与讨论,但凡提及此事,都会有异同的声音。而当时作为主要成员之一、拥有深厚文化底蕴、以及多才多艺的正史学者——范某,则能很好地调和各种意见,使得上级对于他的决定感到满意。此外,由于体力不支,不久便因病免去了一些职责。但仅一年左右,又接到手诏,让他重新赴京履新。

然而,此番他却接受不了,因为自己的健康状况并没有改善。不过皇帝依然十分信任他,所以仍旧授予原有的官位。在一次宴席上,当皇帝闲情逸致时,将一些儒生列坐一起赋诗作乐。而每次诗歌比赛中,总是先由老范完成,然后大家轮流跟进,这令皇帝非常高兴地说:“老范啊,你写出的诗句质朴自然,就像你的性格一样。” 不久之后,再次升迁至起居注室负责宫廷日记工作。此间由于腿部疾病反复发作,上奏请求安车使用,但最终还是坚持着继续工作直至退休。此后,还特别赐予宅邸位于当年的服务地点——太平县,而且他的儿子也继承父志,在云南左参政期间,因其修洁廉明而受到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