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

国学达人挑战赛王全林道长辽宁省道教协会会长的智慧之旅

王全林,辽宁省道教协会的智慧之光:从贫苦农家到道教界的栋梁

在1928年的寒冷冬日,一个名叫王长林的小男孩诞生于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泉太乡六马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命运似乎早已预定,他在6岁时失去母亲,因为无法支付医药费;8岁那年,他目睹父亲被日本侵略者强征为劳工而不幸离世,这一切让他和妹妹相依为命。随后,他的妹妹也被迫嫁给了别人,而王长林只剩下自己孤独一人。

为了生存,他开始放牛、打零工、甚至当过“半拉子”,每天起早贪黑地锄田刨垅。在这段艰难的人生旅途中,王长林深刻体会到了人间的苦楚与悲欢离合。他曾经感叹:“天广地阔,问乾坤何处容我?荆棘载途,豺狼当道,无路不险恶。此时樊篱,彼囚笼。”

1942年春天,一位西安福寿宫的大师收留了他,让他走上了一条修行之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遍游浙江、江西、四川等地,与各路高僧交流学习,为自己的修行增添了无数宝贵财富。

1951年秋天,当他回到沈阳太清宫时,那里的风景与气息让他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慰藉。两年的时间里,在千山无量观的一次偶遇,让他的生命轨迹发生了巨大转变。他成为了南泉庵互助组长,并担任宗教合作社主任,这些职务都让他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民众生活,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希望。

1957年的夏季,当中国道教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时,王全林方丈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对道德信仰坚定的追求,被选为代表团成员。那一刻,他站在朱德委员长面前,不仅见证了历史,更是将自己的故事编织进国家发展史册中。

1958年,在党的号召下,“还俗”回乡参加劳动,这一决定标志着他的第二次转折点。当1979年的春意盎然来临时,一场新的挑战降临在他的身上——重返千山无量观出家。这一次再次成为道士,是因为爱国爱教的情怀,也是因为对传统文化责任感的一种承诺。

自此以后,每一次步入五龙宫,或是在鞍山市或是吉林省,或是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建设工作,都充满了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一座座庙宇重新焕发青春活力,一条条石阶蜿蜒曲折穿梭于山谷之间。同时,他还建立了千山武术学校和艺术学校,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使得更多人能够享受到文化艺术的滋养。

2002年,当中国道教协会第三次全真派在千山五龙宫传授三坛大戒的时候,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传戒大律师之一——上全下林王老真人的形象更加鲜明。而2005年的秋季,那份荣誉又一次归属于这个传奇人物——当选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

直到2007年的九月二十九日,即使身陷疾病缠绵之中,但那颗勇敢的心仍旧坚持着,最终选择离开我们,但留下的遗产却永远不会磨灭。在那个冬日晚上的祭文中,我们可以听到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声音:

昔师童年苦,十三入道堂。

少小担道义,便访名师祖。

为弘道教义,苦练其筋骨。

悟道生慧智,胸怀大 道观。

参得玄妙机济世与疾苦……

铁肩担大义肝胆照春秋,

弘 道几十载,全心只 为公……

正如祭文所述,以后的岁月里,无论是作为辽宁省政协第八至十届委员会委员,或是鞍山市政协第九至十届委员会委员,再或者是一位全国知名的大方丈,上全下 林 王 老 真 人 的名字都像星辰一样璀璨闪耀,其影响力跨越地域与时间,对未来世代产生深远影响。